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安居才能乐业”,只有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老百姓的日子才会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改善居住条件,让2018年民生工程走进生活、温暖民心,我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市公安局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这一年的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保食安、改居安,让老百姓放心吃、安心住。
在食品安全体验站 来一场食安新体验
“今天我们要做烤面包,面包的面粉源自小麦,那么小麦需要在怎样的土壤中生长呢?”在互联网+食品安全法治科普宣传体验站(以下简称“食品安全体验站”),老师正在给孩子们普及食物的生长与安全知识。据悉,位于蒲阳镇南溪社区的“YHC萤火虫国际营地教育·花溪大本营”是我市唯一一个食品安全体验站。在花溪大本营食安区,记者看到,这里根据站点自身的特点开发了特色互动食品安全科普环节。通过科普教育讲授食品安全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让孩子们懂得食物从何而来,对人类身体的好处以及生物链的可持续发展。
据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陈艳介绍,食品安全体验站是该局2018年民生工程之一,其设立的目的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强化食品安全法治科普宣传,助力成都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提升广大公众食品安全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里除了可以体验食物制作的乐趣外,还可以通过“食品加油站”互动设备,体验趣味科普、有奖问答等,利用视频、题目等形式传播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市民参与主动性,引导市民依法维权,鼓励市民积极关注、参与食品安全,打造食安新体验。
体验活动既让孩子们品尝了大自然里的健康美味食物,又让他们认识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深受参与者喜爱。刚刚参加完趣味问答的小朋友王浩宇高兴地对记者说:“我非常喜欢这样的互动体验。在实践中我自己制作食物,在菜地里认识食物,再结合老师讲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学习食物的生长与安全知识,让整个学习轻松而充满趣味。”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通过体验活动,寓教于乐,加深孩子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培养他们主动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主人翁心态,这样才能形成食品安全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据悉,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除做好食品安全体验站的建设,还圆满完成了全市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等级评定达95%;加强流通市场监管和消费环境建设,建成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100家;开通移动端便民购药电子地图等民生工程,通过实际行动保障了市民的食药安全。
综合应急示范社区 群众心中的“应急侠”
2018年,我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在天马镇禹王社区等20个社区开展了综合应急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了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综合应急示范社区通过开展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夯实应急管理基础、加大宣传教育等工作,解决了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实提高了基层社区组织和群众的“第一响应能力”。
在禹王社区,记者看到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立于显眼的位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群众的逃生路线与避险地点一目了然。禹王社区的地理位置较为独特,辖区内不仅有河流,还有一大片林区,因此面临着夏季防汛、四季防火等突发应急情况。自从建成综合应急示范社区后,社区经常开展救助演练、应急宣传教育等工作,并邀请专家对社区群众进行应急宣传培训,让居民对各类灾害风险一清二楚,掌握灾害来临时的应对知识和方法,形成了防灾减灾工作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在社区居民董昌玉眼里,综合应急示范社区就像“应急侠”一般,教会了她许多避灾减灾知识,她说:“通过消防知识、综合应急培训等学习,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灭火器,知道遇到紧急情况该如何救助老弱病残以及一些自救措施,这对我们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构建应急网络,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还组织社区成立了应急响应队伍,使之更好地协助社区做好灾情排查、信息上报、应急救援等各类工作。记者看到,在禹王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库,安全帽、救生衣等物资整齐有序地置于置物架上,以保证灾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提供物资、开展救助。
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继忠说:“综合应急示范社区建设是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其功效主要是通过建立社区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来提高社区防灾自救能力。目前,我市已建立20个临时避难场所,组建20支共约300人的社区应急响应队,开展宣传培训100余期,切实提高了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据了解,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在2018年还圆满完成了新建2个Ⅱ类应急避难场所的民生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居民在遇突发灾害时有避险场地。
建设平安智慧小区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在灌口街道柳河社区柳河家园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住户一走到距大门约为3米处,大门立刻自动打开,非常方便快捷。原来,为了利用天网对我市入室盗窃高发案小区进行视频封控,该小区已实现了治安防控可视化。不久前,市公安局联合小区物管在这里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人脸识别系统采集小区所有住户信息后便可精准识别该住户是否居住于此,切实杜绝了可疑外来人员入内,保障了这里居民的居住安全。居民王和秀说:“我们小区位置处于僻静小巷,相对容易被坏人盯上。以前出门总是担心小偷,门还要反锁,现在小区安防智能化后,我觉得整个小区像安了一道‘防盗门’般,安全多了。”
据悉,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是市公安局2018年的民生工程之一,其有效地实现了打击犯罪精准化,使我市侵财类警情得到了有效遏制,其中,入室盗窃警情较2017年下降60.39%,全面提升了小区居民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在谈到这项工作如何开展与落实时,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艾忠伟说:“为了充分利用天网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手段,严厉打击入室盗窃犯罪,我们成立了视频侦查和打击入室盗窃专班,通过智能化安防进行视频封控。2018年我市平安智慧小区建设中,有21个居民小区搭建智能应用平台,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56套,车牌识别道闸28套,高清视频监控97个,电子围栏1600米,实现了小区安防智能化。”
据了解,2018年市公安局除了圆满完成平安智慧小区建设外,还完成了天网监控平台建设,在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采用天网视频和街面警力相结合方式开展巡防工作,对全市治安复杂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等开展全天候巡防,使人防和技防达到点面、动静结合,在安全保卫、治安防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服务城市管理和民生,极大地改善了市民居住条件,让大家住得非常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