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19-05/27/004367.html

等待处理…

“90后”木雕工匠
刻刀雕琢艺术的力与美

点击量:242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作为一名新生代90后,今年26岁的何飞头衔却是沉甸甸的: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雕塑类), 2018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人物等。其作品多次获国内奖项,并于2019年春节期间应邀参加我国驻迪拜总领馆举办的“欢乐春节”庆祝活动,其木雕作品获得外国友人的关注和收藏。

年纪轻轻的何飞能有诸多荣誉加身,源自他骨子里对木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更有他对故土文化的眷恋和保护,再加上他的三分天赋和七分努力,所以才有了今天人们的“十分”关注。本期,让我们走进木雕工匠何飞,去探寻木雕艺术的力与美,了解匠人秉承匠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匠心独运 多件作品浑然天成

何飞的店位于我市中兴镇青城山大道路边,店名为“顺奇自然根艺”,取“顺其自然”“顺应自然”之意。

展厅内,精美的手把件、造型多姿的荷花摆件、古朴典雅的老式建筑、惟妙惟肖的小动物……上百件手工木雕作品摆放在橱柜上,材质多为贵重的金丝楠木,令人大开眼界。

何飞擅长雕刻荷花系列作品和老式建筑。荷花雕刻形态各异,有荷叶尚不舒展含羞未放的,有盛夏时节花叶相衬的,还有枯萎倒卧却又顽强生长的,可谓精妙绝伦、栩栩如生。作品《禅荷》是其代表作之一,表现残荷枯干、破败、凋零的景象,整件作品,在荷叶处、茎秆上都有岁月风霜的痕迹,一个个破洞触目惊心。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荷花枯而不死,精气神始终还在,残荷的顶端有只翠鸟在专注觅食。一动一静,表现了生命的禅意。何飞在创作残荷的过程中以《禅荷》作诗一首:“一花一叶两相宜,半开半残一世奇。闲等翠鸟从此过,叶落花枯化为泥。”让人想起了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的两句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荷花和梅花一样有着高洁、顽强的生命力。而其它的荷花则形态各异,各有风姿,有半开未开的羞涩,有完全开放的恣意,更有独领风骚的绰约,多有美好的寓意,如“荷荷美美”“惠风荷畅”等。

老旧的川西民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小时候生活在青城山乡下的何飞,对曾经的故居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那些老房子在他的刻刀下生动再现。《祖屋》系列作品中,老房子门窗,门前的水缸、木桶、摆在阶檐下的椅子、劳动工具等,让人亲切又熟悉,何飞非常注意细节,老墙的斑驳都一一展现,在这幅祖屋面前,浓浓的乡愁弥漫开来。何飞说,“老房子系列表现的是老房子历经风雨沧桑后的历史感和时代感,它可能是别人生活了几代人的家,或者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建筑,这些老建筑是人们情感的聚集地,是游子思乡的表现,是人们对以前生活的怀念,是民族发展辉煌的见证。”

作品《羌寨》依据木材本身的样式,展示了羌寨的碉楼、小桥等,展现其高耸、独立的特点。《羌寨》于2017年参加第二届长江非物质遗产大展,并荣获2017“太阳鸟神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工艺雕塑类金奖。作品《村口的小卖部》获“太阳鸟神杯”天府宝岛工艺设计大赛工艺雕塑类银奖。作品《残荷》《祖屋》《羌寨》编入《2017巴蜀工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优秀作品展》一书。

传承发扬 临摹创意再提升

展厅旁边就是加工坊,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雕刻工具和木材,浓浓的木屑馨香弥漫在空气中,置身其中别具一番质朴味道。

何飞木雕的启蒙老师是其继父蒋师傅。用蒋师傅话说,“何飞天生适合干木雕。”

何飞十五、六岁上初中时,蒋师傅收了10多位徒弟,而他本人亦是从十三、四岁开始学习木雕手艺的,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制作室,珍藏着一幅名为《白娘子盗仙草》的木雕作品,这是蒋师傅出师之作。几十年来,他正是秉承着匠人匠心,广收徒弟,广传手艺,如今,仍从事木雕者寥寥无几。长期的耳濡目染,年幼的何飞对木雕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何飞毅然选择了手工木雕这个行业。

拜在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坤门下学习两年根雕之后,何飞在传承父亲的技艺上有所突破和提升。“父亲的木雕采用的多是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工艺,大多数都是临摹沿袭之作。而我,则采用了木雕中的‘根雕’技艺,根雕则需要根据木料原本的模样‘顺势而为’,需要创作者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审美眼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即用最少的刀,展现最多的内涵。很多时候,需要你自己去悟。” 为此,何飞经常把自己“泡”在木料间,用心观察,时时感悟。何飞正在制作的一件作品是只胖头金鱼,他笑着说:“是因为木料材质本身一头较粗,一头较细且薄,经过观察琢磨,就好像一条胖头鱼。”记者看到,经过打磨和加工,胖头鱼雏形显现,看上去灵动可爱,似乎它正遨游于大海。旁边,一块竖立的木材上面,“站立”着一只俯冲的老鹰,这只鹰双翅展开,眼神凌厉,嘴尖锋利,仿佛正要捕获猎物。据介绍,诸如这样的多件作品都是何飞的创意之作,极大地保留了木材的特质,又极大地发掘了其内涵价值,展现了艺术的力与美。

守艺守心 突破困境奔向光明

蒋师傅凭借着30多年来做木雕手艺人的经验,教导何飞,“学技艺之前,要先学做人,做人要真诚实在热情大方;做事要精益求精,对任何技艺都保持敬畏之心。” 父子二人亦师亦友,还时常合作,尝试将根雕与传统木雕相结合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何飞说,“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不能够轻易丢弃。”蒋师傅也认为,“将根雕与传统木雕结合,既能使传统木雕焕发出新的活力,又与时俱进得到了社会和广大藏家的认可。”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2017年,何飞赴雅安档案校民间传统工艺雕刻专业再进行专业的系统学习,同校的同学大都是来自川内各地的民间手艺人。所谓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何飞表示,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创作出精致的独属于自己创意的灵魂作品。“三四年以前做的那些作品,现在我都拿出来再进行修改,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9年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期间,在灌县古城非遗展销区,何飞的一件《祖屋》作品备受游客青睐,一名广东游客异常喜欢当即付下定金。 对于金钱和艺术的价值,何飞自有感悟:“一件作品从原材料到创意、到制作,一般小件需要10天、半个月左右时间,大件的往往打磨更久。所以,学习木雕需要人静下心来,沉得住气,要善于观察生活、细心体悟,这不是一门能赚钱的手艺。但看到自己苦心创作的作品遇到知音,被人认可,其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这份欣喜和成就感往往难以言表。”

近两年,随着赴全国各地参展的机会越来越多,何飞的名气也渐渐增大。下一步,他打算成立公司,注册商标,真正打响自己的名声。他认为仅仅靠自己父子两人很难完成他传承木雕手艺的梦想,目前已计划招贤纳士。希望有更多人加入木雕行业,了解木雕并爱上传统文化技艺。

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注定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何飞不懈地努力着,充满热忱、脚踏实地。这就是何飞,一个技艺高超的木雕手艺人,一个怀揣着传承梦想的青年工匠。 (本报记者 缪英 实习生 李依夏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