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登场了。夏季里最惬意的事是什么?吹河风、喝冰啤、吃大虾。没错,相信这一定是很多人的“标准答案”。试想一下,如果将上述三件事“搬到”田园,那会是怎样的诗情画意?
6月15日,安龙镇蒲津社区举办了盛大的虾蟹美食节,此次美食节将持续至10月15日。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蒲津社区已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又一网红打卡地。6月21日傍晚,记者赴该社区打卡,一盘盘蒜蓉虾、麻辣虾上桌,是社区村民吃上旅游饭的“喜滋滋”;水产养殖、销售已形成产业链,是社区两委提振乡村振兴的“乐陶陶”;民宿、川派盆景的植入,是生态都江堰农旅融合的“乡村表达”。
田园渔歌 垂钓成为一种休闲方式
导航输入吴家老碾,走彭青路,上S106线,穿过一条1公里左右村道,村道两旁高大的水杉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图画,蒲津社区就掩映其间。顺着路边的指示牌,很快我们就到了社区11组稻田虾蟹养殖基地。村道一旁是高大的玉米株,快成熟的玉米棒子似要破壳而出,紫色的是茄子,青红间杂的是番茄,在一览无遗的坪坝上,远处的青城山就在前方,让人不禁惊呼:“这才是真正的田园,微风吹动,头顶上的小风车呼啦啦旋转,唱响一曲黄昏渔歌。”
这里的“渔”,是钓虾和蟹。时值小龙虾成熟的季节,300亩的虾蟹养殖基地里,180亩的小龙虾已经非常活跃。田埂边站满了垂钓的人群,一根简易竹竿、一块猪肝做饵,左手持钓竿、右手握渔网,只等大虾上钩。垂钓图的就是放松和乐趣,所以耳边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哎呀!差一点就钓上来了,怎么又掉下去了呢?”“快看!快看!大虾在前面。”惊呼声、笑声和着大家愉悦的交流,似把水面吹起了微澜。
而虾蟹养殖老板杨帆却很淡定,一顶草帽、一把铁锹、一双拖鞋,他是记者结识的最接地气的老总,没有之一,让人亲切地想要称呼他“老杨”“杨哥”。而老杨一开口就谈吐不俗,曾经做建筑工程的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颇过了一段悠哉悠哉的日子。为了追寻更有意义的晚年生活,他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此前,他花了4年时间对小龙虾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进行了研究。去年,他回到都江堰市,在蒲津社区开始了大规模水产养殖。老杨追求的是生态养殖,他给小龙虾喂食的是发酵的玉米和从外地空运回来的水草,加之源源不断的岷江活水,所以,从池塘里垂钓上来的小龙虾个头很大,肚腹干净,活泼好动。除了虾和蟹,池塘里还有野生的泥鳅和黄鳝。
水产养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老杨说他一是坚持,二是探索。今年的虾蟹节成功举办后,老杨想要把他的成功经验再次复制:“计划再打造一个娱乐区、观光体验区、亲子乐园等,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田埂两边将种上向日葵,成熟的季节会是金灿灿的一片。”老杨望向远方,未来这里一定会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模样。
产销两旺 农家吃上旅游饭
从小龙虾水产养殖到走上餐桌,蒲津社区已经形成了产销产业链。而11组的很多村民都是直接的受益者。短短几个月的打造,很多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
“江湖味道”的詹莉家,6月15日、16日蒲津虾蟹节开幕式两天就收入1.3万余元,这对于之前打工一个月挣3000元左右的农家人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幕式当天,根据顾客的需求,我们到养殖场购买小龙虾回来加工,保证了食材百分之百的新鲜。当天的油卤、怪味虾等,受到很多游客和市民的欢迎,生意非常火爆。”
与詹莉家一墙之隔的张玉书的“桂花农家”更是瞅准了农旅商机,将自家门前的一块自留地开辟成了茶室和饭厅,游客来此后,在树荫下乘凉、喝茶。到了饭点,客人还可以到厨房参观整个小龙虾的炒制过程。当香喷喷的蒜蓉大虾、麻辣大虾上桌后,大家大快朵颐,吮指间唇齿留香。来自广元的游客李军先生赞叹:“从钓龙虾到吃龙虾的地点,中间就隔了几百米远,龙虾从水里捞起来到上餐桌就十几分钟的时间,怎一个鲜字了得!”
从以前的庄稼汉到如今吃上了旅游饭,张玉书一家不仅从经济形势上发生了改变,更是从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星期一到星期五,平均每天有4桌,收入在2000元左右。人一多,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和叔叔婶婶、姑妈三家人搭伙整。相信随着蒲津社区虾蟹节的延伸,我们的乡村旅游会越来越红火。”张玉书笑着对记者说。
农旅融合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采访中,詹莉和张玉书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党和政府,在他们的引领下,我们的思想观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才有了如今的现状。”近两年蒲津社区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因为土地承包的遗留问题,造成了土地闲置、浪费等现象。去年4月,社区两委引进了水产养殖,开始了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改造。刚开始社区村民并不接受和认可,镇领导、社区两委通过走访入户、坝坝会等发动农户进行涉旅化改造。逐渐地,道路修缮改变了村民出行难问题;彩绘后的农户院墙改善了村民居住软环境,鲜花绿植更是增添了勃勃生机。所以,此次美食节开幕共有13户农户参与其中。
安龙镇作为川派盆景之乡,如何把盆景文化和美食、旅游文化相结合?目前,安龙镇正在积极探索中。谈到安龙镇的未来,该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怀:“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下一步,安龙镇将按照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国际化生态旅游城市部署要求,努力把安龙镇建成村庄最美、人文最美、生态最美的乡村旅游名镇。相信未来的安龙,会是一个人人想走过来、住进来、留下来的好地方。” (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