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19-10/16/005367.html

等待处理…

魅力聚源:奋力建设精华灌区地标性文创小镇

点击量:221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在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域,以走马河为代表的“三河十四渠”流经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和资源特色明显的乡镇——聚源镇。她位于都江堰市区东南面,“两高”(成灌高速、第三绕城)、“两快”(国道317、天府大道)、“两轨”(成灌高铁、37号市域快轨)穿境而过,按照都江堰城市规划,该镇是都江堰中心城区的城镇协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潜力。

由于拥有悠久的历史、便利的区位和独特的资源,聚源镇被列入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首批启动的8个试点示范特色镇之一。聚源镇三坝社区成为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示范项目“灌区映像”所在地,都江堰精华灌区乡村振兴产业研发中心、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及蓝城集团文创小镇、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相继落户于此。

本报记者 洪伟

聚源竹雕

助力示范特色镇建设

聚源竹雕以小雕而著名,刀法严谨细腻,运用了明、清时期的川派浮雕手法和绘画技巧,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材料特点,吸收了国画、书法等艺术的长处,融汇了浅浮雕、深浮雕、圆雕、留青雕等雕刻手法,形成独特的工艺效果。2008年,聚源镇因自成一派的“聚源竹雕”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提到聚源竹雕,不得不提的代表人物就是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源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的高尚远和高尚昆两兄弟。哥哥高尚远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学绘画与雕刻30余年,因制作的摆挂件、炉瓶、鸟笼等作品技巧独特,被行家誉为“西南第一雕”。2016年,哥哥因病逝世,弟弟高尚昆便接下了传承聚源竹雕这一重担。目前,高尚昆的作品方向大多是文房墨宝以及与茶道相关的工艺品,在他看来,一件精美的竹雕艺术品,不仅需要雕刻人有雕刻能力,还必须同时具备绘画功底、文化内涵和修养,是家乡聚源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乡土文化涵养了这门独特的民间艺术。

高尚昆在对竹子进行雕刻的时候,时而大刀阔斧,时而又细若游丝,人、刀、竹三者之间已经达到了高度的默契,对在旁欣赏他雕刻的人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高尚昆告诉记者:“我将毫无保留地把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参与到竹雕制作中来,让更多人在体验中去感知竹雕艺术的博大精深,让聚源竹雕走出去。”

随着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聚源竹雕既要针对高端收藏者定制作品,还必须开拓更广泛的市场,发展竹雕和竹艺产业,这也是对传统手工艺市场和手工艺技术的一次全面革新。目前,以高尚昆、张大兴、张明辉、王俊伟、易静等民间艺术大师为代表的众多从业者们还继续坚守和传承着聚源竹雕这门技艺。在聚源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成立了“都江堰聚源工艺竹雕产业合作社”“都江堰市聚源竹艺艺术协会”和“四川竹艺传承网”,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走进都江堰聚源镇这门独特的技艺。

2018年,聚源镇成功申报为成都市首批特色镇,被列入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首批启动的8个试点示范特色镇之一,这为聚源镇新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也是聚源镇建设精品特色小镇的起航之年。聚源镇结合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紧紧把握住乡村振兴这个引领全镇发展工作的主线,适时提出了“突出文化气质、做强农业基础、叠加旅游功能、塑造特色城镇”的富民强镇发展理念,在聚源党政一班人的不懈努力下,该镇的特色镇试点示范镇建设取得了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灌区映像

探索精华灌区修复之路

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是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灌区映像”作为都江堰精华灌区示范工程展示项目坐落于聚源镇三坝社区,于2018年全面开建,目前“灌区映像”展示中心、川西林盘传统院落周家院子已竣工亮相,“北稻南移”已试种成功,并获得两季丰收,依托“北稻南移”项目与“稻虫共生”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已初具雏形。

据了解,“灌区映像”作为精华灌区示范工程展示项目由远洋集团、蓝城集团、中鑫华育共同投资,由成都稷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际运营。据稷耘农业总经理马宏业介绍:“都江堰嘉耘文创小镇和乡村田园综合体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后,投资额达将达到150亿元。稷耘农业将紧密围绕聚源镇发展规划定位,致力于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田园综合体两大板块,从产学研三方面探索精华灌区修复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

据了解,蓝城集团文创小镇建设内容包含都江堰文化休闲区、艺术村落、导江遗址公园、游客中心、文化商街、康居养老、文旅度假及社区休闲精品酒店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内容包含都江堰精华自流灌溉稻田展示区、林盘总部基地、林盘休闲度假区、有机艺术农场、滨水休闲公园、中心展示区等。项目将以农业为基,文化为魂,打造集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科技农业、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

在产业植入上,聚源镇瞄准农商文旅研融合发展,建立一三产业融合的乡村产业链,着力培育打响一批优质农业品牌,丰富地区农业生产链。聚源镇党委书记陈捷说:“目前项目正以萤火虫、环保昆虫为核心吸引物,以生态循环农业园为载体,打造全球最大的萤火虫稻田公园和全球最大的萤火虫室内人工养殖基地,塑造具备唯一性的乡村旅游地。”

此外,项目将资源昆虫研究所、水稻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植入林盘,与周边的试验田共同形成科研载体,实现科研在林盘、试验在田地的研发模式,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农业实践,形成科研林盘。目前,“灌区映像”的萤飞蝶舞项目已经启动,正着力打造极具特色的萤火虫研学游基地,未来将结合稻田种植,形成绿色循环农业体系和文创产业体系。

中国画家第一村

让川西林盘修复更有文化底蕴

据《禹贡》所载“大禹导江,东别为沱”,诸多史料表明聚源镇是远古大禹治水的起点,也是唐代古灌州所辖导江县的旧址,其境内有导江县衙、玉皇观、贵妃池、迎祥寺等知名文化遗存。聚源镇不仅文化底蕴异常厚重,自然环境也非常宜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聚源镇就吸引了一大批中国顶级画家艺术家在迎祥村建起了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第一村”,营造了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上下艺术团体众多却还无人建立画家村,聚源画家村的产生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一步,更是国内艺术家聚集方式和理念上的创新。经过3年的规划与修建,聚源画家村于1992年初步落成,初期入驻的艺术家依次为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家伍明万、油画家罗中立、雕塑家刘威和来自四川美术家协会的版画家阿鸽与徐匡夫妇。几年间,一座占地30亩的新村悄然建起,它是艺术家们的聚居区,与此结缘的有雕塑家伍明万、刘威,油画家罗中立、萧继东,版画家徐匡和阿鸽、李焕民和黄德珍,藏族画家尼玛泽仁,水彩画家龚玉、戴嘉陵,工艺美术大师吴小融,从此,它成了一座画家村、艺术村。

“中国画家第一村”落户聚源至今已走过20多个春秋,各位艺术名家长期在此创作、生活,创作了一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反映美好生活的艺术精品,创造了难以超越的文化高度。就在2018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提出到2022年底前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打造100个精品林盘。在2018年首批启动的100个川西林盘修复中,聚源镇“周家院子”“苟家院子”名列其中。将与这些院子一起打造的还有“中国画家第一村”,届时,川西坝子上独一无二的画家林盘,将成为一座令人瞩目的文化景观。

当记者来到“中国画家第一村”时,恰逢工艺美术大师吴小融在村里家中,记者有幸参观了她家别致的院子和画室。在吴老师的个人展厅内,摆满了她在都江堰创作的各类作品,其中一幅《古堰寻踪》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吴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真的很喜欢在这里生活和创作。我们入驻画家村的画家都为都江堰创作了不少优秀画作,很多作品已被美术馆和个人收藏,为宣传都江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得知政府即将利用现有资源在此修复打造一座画家林盘,吴小融满怀欣喜地说:“聚源镇是一片艺术的热土,聚源镇川西林盘修复必须植入艺术的灵魂,让其不断推动聚源镇文化艺术产业蓬勃发展。”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