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金庸迷而言,在他的小说中看到“青城山”“灌县”这些字眼,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只可惜,出现的人物形象都不够光辉。譬如,人们都知道的“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当然小说是虚构的。关于金庸与青城派的故事,真正的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已有文字记述,在百度上也可以轻易搜到,在此,我聊聊小说和一些题外话。
在金庸的小说中,《笑傲江湖》无疑是令无数读者追捧的一部,也是金庸唯一一部没有写明发生年代的小说。根据分析,大多数金庸迷都认可所设定的年代背景是明代。小说中也有三个细节。一是令狐冲来到“梅庄”时,见到所题二字旁边署着“虞允文题”四字。小说中又写到他是“南宋破金的大功臣”,说明《笑傲江湖》肯定发生在南宋之后,要知道“北宋南宋”那都是后人的称谓。二是《笑傲江湖》有“峨眉立派数百年”之说,这数百年,最少应该是二百年以上。那只有两个可能,《笑傲江湖》发生的年代一个可能是在明代,另一个可能是在清代。三是《鹿鼎记》中,澄观道:“前朝有位独孤求败大侠,还有位令狐冲大侠。”否定了发生在清代的可能性,所以唯一的答案应该是明代。
再说说余沧海这个人物。我不知道其他金庸迷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第一次读《笑傲江湖》时,会误以为林平之是这部小说的主角,或者说,当真正的主角令狐冲出现时,还隐隐为林平之感到惋惜。因为林平之这个人物的代入感太强了:一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子,从小娇生惯养,家庭横遭变故,落魄时除了暴露出懦弱等人性弱点外,还有些肤浅的道义。对于70后、80后的独生子女而言,在林平之身上容易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而碾碎林平之天真少年形象的,无疑就是致其家破人亡的余沧海。由于垂涎《辟邪剑谱》,他采取了“明夺”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中,扮演者彭登怀用“变脸”这门绝活来表现余沧海的阴狠毒辣、两面三刀。
张纪中版《笑傲江湖》堪称武侠剧中的大制作,在开拍前就被炒得火热。未开播之前,余沧海的扮演者彭登怀和田伯光的扮演者孙海英就特地来拜访青城派掌门刘绥滨。当时我是《都江堰报》的记者,去写了篇稿子。彭登怀由于刘德华拜师的缘故,名气大增;而孙海英是资深演员,名气不小,还好他主演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还未开播,不然怕是要带保镖。两位大明星夜访青城派掌门,当时刘掌门的境况不算好,武馆开在一家商场的背后。由此可见,刘掌门人缘之好。我印象中彭登怀比较健谈,孙海英话很少,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
凑巧的是,金庸书中说余沧海有一门毒辣武功叫做“摧心掌”。笔者曾于2002年在刘掌门手中见过一本武功秘笈,这是一本仅有几十页的手抄本,泛黄的纸张已残破不堪,并有虫蛀的痕迹。册子上还真记载有一种“毒药掌”的修炼方法。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金庸还写到过一位“青城派”高手,叫诸保昆,实际上他是“蓬莱派”安排的“卧底”。在“水榭听香”处,他的“青”字第四打的功夫——青蜂钉,实际上是“蓬莱派”绝学——天王补心针,被遍读武林秘笈的王语嫣识破。书中“蓬莱派”与“青城派”有仇,故“蓬莱派”处心积虑安排这么一个人。一个在山东,一个在川西,又如何结仇?书中只说“蓬莱派”曾经吃过大亏。可见很多武侠小说也全靠情节推动。老年时的金庸曾对自己的作品作过全面修订,但以前的那些情节和人物早已深入人心。书中写道:诸保昆是四川灌县人。这句话令年少时的笔者有点小小的激动。至少很多年前,金庸就知道灌县这个地方,而且知道青城山在其境内。金庸先生学识渊博,由此可见一斑。
上面说的金庸笔下的人物,都和青城派有关,细心的家乡人可能已经知道。最后说说古龙,他写小说不拘泥于章法,在《九月鹰飞》中写过“青城死士”,这和地名已经没有任何关系,可能古龙只是觉得“青城”两个字很好听、很气派吧!
事实上,武侠小说中提到的地名,真没有必要去深究。多年前看徐克的电影,开篇每一句:“在四川蜀山一带……”,就觉得讲不通,不如直接说“在蜀山一带”。不过,在电影院里看片的观众,谁又会关心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