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0-07/10/007870.html

等待处理…

裱画匠李践:
从传统走来
为艺术锦上添花

点击量:46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裱画也称“裱褙”,是指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来装潢字画书籍,或加以修补,使之美观耐久。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书画只有经过装裱,才能登堂入室,或收藏传世。这项中国传统行业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

在我市中山北路、江安中路分别有一家名为“糊涂阁”的装裱店。店主李践裱画技艺来自家传,上可追溯至爷爷那辈,下一代女儿李学艳正在学习传承。一门四代,倾情倾力,用最好的手艺为艺术锦上添花。

传承 人品习性远高于技艺

近日记者走进江安中路糊涂阁,恰逢收藏者徐建抱着一摞字画前来装裱。徐建是青城山人,目前从事建筑行业,喜好收藏。十多年来,他收藏了不少字画,每次都拿到李践这里装裱。此次他装裱的其中一幅作品为星云大师手书的“平安”二字。民间藏品如此丰富,收藏者涉及各行业,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说起自己的这门手艺,李践说要追溯到自己爷爷那辈。

李践老家在崇州羊马。其爷爷就是一名裱画匠,父亲从爷爷那里传承手艺之后,于1984年举家迁至灌县(今都江堰市)从事裱画生意。为什么到了都江堰市呢?“都江堰文化底蕴那么深厚,迟早要出名。”上世纪三十四年代,都江古堰丰富的水利文化、青城山著名的道教文化曾经吸引了张大千、徐悲鸿等书画名家前来游历并创作。李践的父亲李万东是位文化人,他凭着敏锐的“嗅觉”判断都江堰迟早要出名,毅然来此从事裱画生意,由此被称为“都江堰传统手工艺字画装裱第一人”。他把自己的店铺命名为“糊涂阁”。糊涂二字取自郑板桥书法作品《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更难,作为裱画匠来说,开门迎客,在该装糊涂的时候装糊涂,看破不说破,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虽命名为糊涂阁,可李万东对技艺的要求却是很高。靠着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过硬的传统裱画技艺,糊涂阁迎来送往了一批批顾客。2015年,李万东虚岁八十高龄驾鹤西去,一众好友扼腕叹息。

家风使然,父亲的言传身教渗入血脉。至今想来,李践仍敬畏有之,感慨有之。“父亲教我做人比教我修复装裱更多,人品、习性远高于技艺本身。”在他的印象里,父亲很少夸人,不怒自威。从1984年开始,16岁的李践跟着父亲当学徒,1992年24岁的他自立门户独当一面,他说,“当学徒的时候,只能做些辅助工作,托覆背、扫地、卷纸、洗粉子。活儿有时候不经心,做得粗糙了,就要挨批,不留情面。”可过后父亲又谆谆教导,“无论做什么,不干则已,干就干好。”

技艺 几十道工序倾情倾力

一幅好的装裱作品工艺精湛之处在于画面洁净无瑕、平展自然,风格协调、久不变形。李践一直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手工装裱是真正的慢工出细活儿。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不可以有一丝马虎。每一幅作品,我自己看得特别舒服了才会放手。”

要完成一幅画作的裱褙,需要经过调浆、托背、上轴、加签等几十道工序。托画心是其中关键一步,而之前必须把托底的宣纸刷平。而这在外人看来就是几把刷子的功夫,却极其考验匠人技法。

李践将一张皱巴巴的宣纸展开后,先将其均匀打湿,再用刷子刷平。“手腕用力,不能起泡也不能有任何褶皱。”记者试了试,同样是刷,可是纸张好似不听使唤般起泡起褶皱。李践笑着说:“所谓熟能生巧,这个需要凭感觉拿捏。”

这些年,李践在装裱技艺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接过徐悲鸿的《奔马图》,因为太过名贵,接连两个星期,他就睡在案板上,以便一睁眼就能看到画作。“以前接到名家字画多少还会胆怯,当裱过那些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作品后,从此就感觉很从容了。”

将近30年的时间,李践在都江堰书画装裱界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名家字画。徐悲鸿、张大千、董寿平……在裱画界,一个好的裱画师,不仅能把画裱好,还能令失色的画作焕发光彩。对于有“疑难杂症”的书画,很多裱画师不敢接。只要是找到李践的,破了上百处的旧画、容易跑墨的绢画……都能一一化险为夷。

在李践印象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承接了一幅张天师张道陵的真迹。因为年代久远,画已经很脆,并且破损不堪。“裱这种画,心情要平和,不能焦急。要把破损的地方一点点拼起来,这个过程是相当耗时的。”说起裱画的门道,李践滔滔不绝。最终,这幅画被他修复一新。

拓展 收售画作搭建交流平台

从1997、1998年开始,李践就开始收售画作,在画家和藏家之间搭起沟通、交流平台。1998年他牵线搭桥完成了一幅张大千作品的交易,买家是都江堰人。

多年从事装裱和收售生意,李践也见证了都江堰市书画市场的繁荣。2008年汶川地震后到2013年期间,装裱行业空前繁荣。李践说,这座城市曾经遭遇了汶川地震的悲痛,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抚慰,而艺术品带给人心的抚慰力量是振奋和巨大的。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李践平常喜爱看书,看名家书画、名家图录,并经常参加拍卖会,了解市场行情。

所谓子承父业,4年前,李践女儿李学艳和丈夫也开始从事字画装裱。从小耳濡目染,李学艳对这个行业不陌生,几年下来,她从父亲手中学到的手艺有五六成。学无止境,李学艳知道,很多人其实都是冲着父亲的名气来的,所以手工装裱这类活多数还需要父亲亲力亲为,她学装裱的道路还很长。

一幅好的作品,只有装裱上墙才能看到最终的效果。这些年,李践不断地优化服务,从客人家装的颜色、裱画的尺寸、安装的流程,李践都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靠着口口相传,“糊涂阁”的招牌一直闪亮。

百年传承下来,李践也将从父辈那里传承的技艺精髓悉数传给女儿,在父女俩看来,装裱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对名家书画的尊重。而他们,唯有尽好本分,一丝不苟才能体现对画作的尊重。

16岁入行至今,一件件裱画工具早已经在李践双手间打磨出岁月的光晕,一颗匠心记录了太多默默付出与坚持不懈。李践告诉记者,能一生专心做一件事,就是一个幸福的人。(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上一条:我市举行文明礼仪宣讲活动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