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0-11/06/008609.html

等待处理…

诗和远方

点击量:59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诗人齐聚诗乡 共享诗歌盛宴

在如诗如画的田园风景中,诗歌诵读晚会如约而至。当天下午3点,第六届中国诗歌节诗歌专场暨第六届中国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在“柳街薅秧歌”表演中拉开了帷幕。演员们拿起竹竿,挽起裤脚,走进“齐膝深的秧田”,一边用古老的农耕方式薅秧,一边唱起了代代相传的薅秧歌,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鸡犬桑麻、诗酒田园的时光。

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用镜头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乡土景观”。“我觉得很震撼,带给我们很多回忆,这样富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很不错。”来自彭州的游客何敏告诉记者,通过“柳街薅秧歌”表演,她对都江堰的乡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样的田园生活也更加憧憬。

随后,合奏《喜洋洋》《七里诗乡小诗人》等诗歌朗诵、二胡齐奏《战马奔腾》、男声独唱《鸿雁》等15个节目陆续上演。其中,诗歌朗诵类节目收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演出人员优美的歌声、动人的朗诵让现场观众走进了诗文中的都江堰,感受了天府文化的魅力。

现场观众陈深告诉记者,去年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感触很深,所以他今年又来参加了。“在这如画的田园美景中,听各位大咖诵读诗歌,这是让我难以忘怀的体验。今年的朗诵会比去年作品更多样、丰富,我很喜欢,明年还会再来。”陈深说。

诗歌成果展出 游客分享诗意

活动现场,诗歌成果展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观看。记者看到,展出的30余幅诗配图装帧精美,沿道设置摆放,颇具文艺范儿。每幅诗配图、包含历年诗歌节或都江堰景色的摄影作品,诗歌则来自辖区6所中小学学生们和柳风诗社作家们的诗作品,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洋溢着浓浓的诗情。

游客曾万新正与朋友仔细观看诗歌展,当看到作品《天上的星星睡了》时,他情不自禁地念出了声。曾万新感叹道:“这首诗写得很有灵气,第一眼就让我很喜欢。诗能让人展开很丰富的想象,所以我觉得对小朋友来说,可以学习更多诗体的诗歌,再通过自己的灵感进行创作。

游客王仪凤当天带着家人到青城湾湿地庄园游玩,恰巧碰上了诗歌节,她表示给旅途增添了别样的趣味。沿途看了诗歌作品后,她对记者说:“今天看了小朋友和当地诗人写的诗,我觉得写得非常好,他们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得到对家乡的热爱,我也把写得非常好的诗拍下来,发给自己的朋友欣赏。”

非遗项目亮相 受到观众称赞

在当天的活动中还进行了非遗手工展示,展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作 品,包括扎染、皮影戏、木子尹文创、安龙盆景、聚源竹雕、 灌县木雕等,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众多游客和市民排队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在非遗项目皮影展区,游客除了可以了解皮影戏历史文化以外,还有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导玩转皮影,感受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幕后操纵的神奇。现场,大人小孩都玩嗨了!游客严跃刚正在跟随欢快的歌曲体验皮影戏,手中的皮影不停地变换着造型,有趣极了。体验后,他告诉记者:“这次体验有趣又难忘,我希望这样的文化可以传承下去。”

在灌县木雕区域,负责人何飞正在进行雕刻,展位前围满了人驻足观看,精致的雕刻、娴熟的技巧让现场观众不停称赞。何飞告诉记者:“看到今天有很多人对我们的非遗项目进行认真了解,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大家都慢慢开始关注非遗文化,接下来我们也会继续发扬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化。

文化深厚景色宜人 名家点赞都江堰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作协原主席晓雪表示,这次来到都江堰,看到了许多优美的景色,还有淳朴热情的民风,这些都将会成为他之后创作的灵感。谈到本次活动,他说道:“这次诗歌节举办得非常好,也为我们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诗歌创作中来。”

首都师范大学新诗研究所所长吴思敬对记者说:“我觉得都江堰的诗歌氛围太好了,而且是一个能给诗人们带来创作灵感的地方。特别是今天看到一些学生和农民的诗歌,我觉得写得特别好,希望能越来越好!”

诗人、鲁迅文学奖得主刘立云告诉记者,自己来过四次都江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越来越好。“这里有水利工程,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一首首诗歌更是体现了都江堰人对诗歌文化的传承,也展示了这里浓郁的诗歌氛围。”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少将李文朝在诗歌节期间创作了《画堂春·贺第六届中国诗歌节》《题“中国田园诗歌小镇”柳街镇》《问道青城山》《田园诗歌小镇口占》等作品,他表示,参加本次诗歌节让他灵感勃发。

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所长蒋登科对记者说:“都江堰自然风光非常优美,都江堰的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加上诗人的创作,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就让整个都江堰这片土地有一种浓郁的诗意的氛围,我觉得是美好生活的标志。”

重庆市作协诗创委副主任金铃子表示,在都江堰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山,或者是水,或者是这里的人,都让她很有感触。“曾经有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为这里写过大量的诗,我们也应该也要深入这里,写出一些好诗!”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王蓓蒂 刘建强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