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0-11/06/008615.html

等待处理…

小斑鸠成长记

点击量:110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因住六楼,看不见绿色,夏天的时候,就买来两盆绿萝,一盆挂在寝室窗外,一盆挂在书房窗外。早晚浇水,细心经佑,两团蓬勃的翠绿,便瀑布般从盆缘倾泻下来,在夏日炽白的阳光里,靓得炫目。

进入八月,一天在书房写作,突然听见斑鸠深长的叫声:咕噜咕——咕噜咕——往日也常听斑鸠叫,只是来得悠远,旷天旷地的,不知停歇在哪里的哪棵树上。这次不同,叫声真切震耳,似在眼前。抬头搜寻,发现有两只鸽样的斑鸠,站在对面屋脊上,伸颈摇尾,朝我书房窗口欢快鸣叫。心想:这斑鸠胆子真大啊,敢跑到人烟密集的小区来,放肆地嚷闹。

几天后下班,刚进书房,就听见扑簌簌响,窗外绿萝藤里突然蹿出一只斑鸠,扑啦啦飞走了,但又不飞远,敛翅停落在对面屋脊上,扭头恋恋地观望。我当即就笑了:不只人喜欢绿色,鸟也喜欢啊!

又过了几天,站上窗台给绿萝浇水,意外发现茂密的藤叶里,铺着一个干树枝鸟窝,窝里竟有一枚白如卵石的鸟蛋!赶忙惊喜地给老婆报告。老婆过来看了,嘱咐道:不管它,等它在那里孵。又拍照发给远在马来西亚的儿子、儿媳妇,得到同样的嘱咐。

此后,我坐在书房里写作,斑鸠母亲就卧在绿萝藤里孵蛋。我不看它时,它也不看我;我一抬头看它,它就伸起颈子,透过叶缝定定地看我:那浑圆的眼睛里,竟有一圈金红的眼线,后脖颈上,还披挂了一溜珍珠似的小白点。到网上一查,才知是珠颈斑鸠,俗称“野鸽子”,在成都平原极常见。心中益发喜爱。

母斑鸠孵蛋极认真,卧在窝里,日夜不息,片刻不离。我站上窗台去看它,它蓬起颈腹下的羽毛,以示抗议;我伸过手去,它就微侧着身子,高高地支棱起两个翅膀,作势要扑打,给我警告。无论怎样,它都紧护着腹下那枚蛋卵,不肯离去。于是便担心起来:这样不吃不喝,怎么得了?回头跟老婆商量:是否去买点虫食回来,喂它?老婆也拿不定主意。发微信征求儿子、儿媳妇的意见,皆答:不要人为干预,让它自然孵化吧。

只能顺其自然。

之后去乡下采风了几天。回家径直奔向书房,结果母斑鸠依然卧在窝里凝然不动,小鸟还没有孵出来。算算时间,心中有些纳闷,赶忙拍照片发到作协的微信群里,询问是怎么回事?都十几天了,蛋还没有孵出来?一女文友回复:可能是绿萝藤里太凉,影响了孵蛋。一男文友立刻建议:可以在窝里铺点儿棉絮。儿媳妇甚至还专门发来微信,要我用纸板给母鸟挡挡风。建议七嘴八舌,花样百出。一个年长的文友赶忙阻止,说千万不要惊动母鸟;母鸟一旦飞去,蛋凉了,就再也孵不出来了!我不敢轻举妄动,只得作罢。

又过了几天,实在忍不住了,就站到窗台上去,想探个究竟。结果在母鸟蓬张的羽毛下,发现了一个乌溜溜的小东西,眼睛虽未睁开,但身上已有了稀疏的白色细毛。我一块石头落地,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责怪母鸟:你怎么不知会一声,就把小鸟孵出来了?母鸟却瞪着眼睛,掸起翅膀打我的手,把它身下那小东西护得更紧。

高兴之余,就拍了母子(也许是母女)依偎的照片,发到作协群里报喜。群里一片欢呼祝福声。还有人建议给小鸟起名。九月、九哥、九妹、宝宝、依人,各种名字络绎而来,甚是热闹欢喜,好像我家添丁进口,真生了小孩。最后,觉得依人这名字特别好,就给小东西正式起名“依人”。

此后在书房写作,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时不时地站起身来,往绿萝藤里探望。母鸟把依人紧抱在肚腹下,藏在羽毛里,根本不让我看它。我稍一靠近,它就鼓涨着颈腹,蓬起羽毛,对我作恐吓状,还瞪眼张翅,咕咕地叫。我不敢造次惊扰,只得站在窗前,远远地看着。有文友特意写诗打趣:“一帘幽萝绕窗前,斑鸠学唱鹧鸪天。红尘咫尺两不扰,凭栏内外各悠闲。”

没想到依人长得极快,只三、四天时间,就从母鸟的肚腹下钻了出来:不仅睁了眼,身上还长了毛桩桩。又过几天,毛桩桩变成了灰褐色的羽毛,覆盖了原本乌黑的身子,还有了白细的花纹。我凑上去看它,它也瞪着小圆眼看我,只是没有母鸟那样的金红眼线,表情也怯生生的,有些怕人,稍有响动,就往母鸟肚腹下躲藏。

依人越长越大,羽翼、尾翼基本齐全了。一日,母鸟离窝,我将依人捧出来在手心里玩赏,还拍了照片,发到群里,文友们皆惊叹:长得好快啊!不想这天傍晚回家,却不见母鸟回窝。后来天黑尽了,母鸟依旧未归。窗外飘着霏霏细雨,天气也转凉了。依人孤伶伶卧在窝里,面朝窗内,神色戚然。我心里不觉一紧,赶忙发微信到群里,询问是怎么回事。该不是母鸟把依人遗弃了吧?有文友答复:只要没有动过小鸟,母鸟就不会遗弃小鸟。可我早上动过小鸟呀,这可怎么办呢?当下与老婆商量:如果明天母鸟还不回窝,就去花鸟市场买点面包虫回来,我们把这可怜的小东西养大。

这一夜,我没睡安稳。半夜的时候,还专门起床,开灯看了看依人。依人眼睛半睁半闭,好像睡着了。

次日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去看依人。这小东西倒好,闻声立刻站了起来,还伸长颈子,扇了几下翅膀,好似人醒了,踢腿伸懒腰一样。我心里苦笑:你这小可怜,都被母亲遗弃了,咋还啥事没有啊?之后便抓紧吃饭,准备去买虫食。就在这时,突听外面响起深长的叫声,急忙跑进书房,只见一只大斑鸠站在对面屋脊上大声鸣叫,依人站在绿萝藤里,伸着颈子,“叽——叽——”地回应。我心里一喜,另一只斑鸠扑翅飞来,钻进防护栏的空格,钻进绿萝藤里,喂起了依人。我忍不住站上窗台,责备母鸟:你们两个老东西,昨晚野到哪里去了?连窝都不回?母鸟把依人抱在肚腹下,朝我瞪眼,支棱翅膀,好似在说:我们家的事,你少管!我讪笑着,跳下了窗台。

这天晚上,母鸟没有回窝。第二天晚上,依然如此。我恍然大悟:这是母鸟故意把依人留在窝里,培养它的独处能力。

此后,我便时不时隔着窗户,逗弄依人。我一站起,它就站起;我一扬手,它就扇动翅膀,一副善解人意的机灵模样。我和老婆感慨:要是龙凤胎孙子孙女没到绵阳外婆家去,见了这乖巧可爱的小鸟儿,该有多高兴啊!

结果这天下午回家,把我吓了一跳:依人竟然走出窝去,跑到绿萝藤边上卧着了。我赶紧把它捧回窝里放妥,轻拍着它的小脑袋责怪道:你跑到边上去干啥?不怕摔下去吗?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明白这个细节到底意味着什么。

次日天明,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直下个不停。由于母鸟很少回窝,依人已经饿得有些瘦了。我忍不住将它捧出来,喂了几丝苹果屑。刚将它放回窝里,母鸟就飞回来了,停落在对面屋脊上,在雨中“咕噜咕——咕噜咕——”地大声呼叫。依人一听见它母亲的叫声,便急不可耐地扑将出去,扑出防护栏空格,扑向旁边的空调栅栏,结果没有站住,被撞了回来,胡乱拍打着翅膀,径直往下落去。我大惊失色,赶紧拿了雨伞,追到楼下,在树枝上、草丛里到处搜寻,却不见小伊人的丝毫踪迹。我怅怅地回到家里,脸上、脖子上、手臂上,被蚊虫叮出了好几个红肿的大包。老婆一边用药水给我涂抹,一边说:看你这样子,对小伊人很有感情哦。我心下失落,闷闷地说:花鸟鱼虫,也是生命啊。

之后去上班,到楼下开车,又在树枝上、草丛里找了一番,仍未发现小伊人,便发微信到群里,给众文友报告:小伊人被它母亲带走了。怅然若失,溢于言表。文友们安慰我,说明年小伊人变成了大伊人,它肯定还会再来的。我望着空荡荡的天空想:但愿如此吧。

明年,我会买来更多绿萝,挂满窗前。(黎民泰)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秋天的最后一片落叶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