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时间观念很强的我,每天早晨6:45起床,然后花5分钟来到都市之光广场煅炼,45分钟后,再花3分钟走到广场对面沈包子店,给我和老伴、孙子买上9个包子,顺便又花上3分种到旁边联盟市场,买上当天一家子需要的新鲜时令蒸菜、肉、蛋等食品回家。”家住林涧花语小区退休作家无言又开始了一天的写作。11月15日,作家无言一见到记者,就向记者说起他每天早上的“行程”,还不无感叹,“现在住在这里,真是太方便了,一刻钟什么都搞定。”
这是幸福街道打造“一刻经济生活圈”的一个缩影。
幸福街道辖区,属于都江堰市这座旅游城市的核心地带。然而,先前这里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当地群众除了居住在这个城市,收入却始终捉襟见肘,街道办事处经济还曾一度出现“空心化”。
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企业(商家)发展信心不足,部分群众焦虑不安,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社会就业等多重矛盾叠加。面对压力,他们结合实际,以“经济+旅游”为主,从研发文创、发展夜经济、提升社区经济、绿道经济、商圈经济等多角度入手,促进经济复苏,打造“十五分钟经济生活圈”。同时根据街道辖区地处都江堰“三遗”之城核心地带特点,规划打造四个方面“一刻钟经济生活圈”。
夜间经济:推行延时服务或24小时服务,给居民游客提供“夜购”“夜展”“夜游”“夜食”“夜宿”等优质的夜间消费产品和体验,发展时尚、休闲的夜间经济。
绿道经济:着眼国家发展城市公园的要求,配套做好锦江绿道驿站、走马河绿道驿站等市民休憩公园建设,合理布局“小游园、微绿地”,在绿道两旁打造音乐空间、艺术空间、体育空间和社交空间,利用空间营造绿道“一刻经济生活圈”。
文创经济:以幸福文创为纽带,整合知名文化传媒、专业院校、知名文创企业、名人工作室等资源,打造提升辖区文创经济。区域内先后有莲花南路解放社区梦之境等十多条昔日背街经济萧条的小巷子,经打造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实现了街区经济发展软实力升级跨越。
社区经济:以商业楼盘开发为基础,按照“10分钟社区生活商业圈”的建设标准,在新联、岷江路、永丰、幸福等社区探索社区智能零售模式,引导银行金融、生活维修、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综合便利服务深入叠加融合,丰富社区生活服务功能,提高社区生活服务消费能力。
他们在做好这四方面经济的同时,对原有的存量楼宇经济进行从实际实用上进行“盘活”,先后对辖区10余处商务写字楼牵线联姻,又让其活跃了起来。对现有的发展势头好的商圈业态,不断予以做好“提升”文章,对新的经济“空心带”,采取“培育”方式,发展壮大街道经济新业态,不让“一刻经济生活圈”有空白点、遗憾处。
处在幸福街道幸福大道333号的“巴布熊猫店”总经理施美景,香港人,三年前来这里投资创业,一下被这里宜心宜业的诗意环境吸引。随着生意的不断壮大,他索性把总部也迁到了这里。尽管今年疫情形势严峻,他们新开发的一系列具有“熊猫”元素的巴布产品——熊猫导游、熊猫文具、熊猫娃娃依然受到消费者青睐,截至目前,他们的都江堰店就实现销售收入5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幸福街道在发展打造“一刻经济生活圈”过程中,由于精准科学施策,精细管理,使这个小小的县级市街道办年实现税收近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近30亿元。
“绘就幸福风景,书写诗意家园。”经济发展后,幸福街道又着重在事关群众吃、喝、拉、撒的民生项目上下功夫,全部改造完辖区老旧院落,并在小区内或不远处建立了医疗、超市、健身场所,增强幸福人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
北京64岁的游客邹范明在这里连续住了一周,尽管湖光掠影,但街道的乡愁记忆,仍让他留连忘返。
平时爱好诗作的他,在11月15日离开的当夜,还欣然作打油诗一首:幸福街道幸福人/幸福眼里幸福情/这里街道特色浓/与尔同销万古愁。
(本报记者 云朝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