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万众瞩目的成都融创文旅城正式开城迎客。国庆大假刚过,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文旅城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约253.44万人次,其中,成都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约80.93万人次,占全市游客数量的三分之一。据了解,成都融创文旅城坐落于玉堂街道宝瓶社区。连日来,该社区的居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旅城给生活带来的巨变,给产业带来的兴旺。用社区党委书记汤泽均的话说:“仅仅5年时间,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乡村变成了一座具有国际范儿的新城。依托文旅城,宝瓶社区正逐步成为区域‘流量中心’,文旅产业成为‘流量担当’。如何借助东风,营造社区消费新场景,按下产业发展的‘快进键’,带富一方人,走活一盘棋是我们眼下的紧迫任务和研究课题。”
东风暖“宝瓶” 驶入“快车道”
近日,记者来到宝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访,社区党委副书记程佳正在和几名计划创业的当地群众交心、谈心,他热情地为大家倒上热水,耐心地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采访中,程佳对记者说:“融创雪世界等项目的建成投运,给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前社区内已有200多人在融创文旅城就业。有群众抓住商机,利用自家房屋搞起了民宿,还有不少社区居民计划搞餐饮,销售旅游伴手礼。在此过程中,社区两委积极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早在文旅城“开城”前,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安排下,社区党委带领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组建专班,对社区的资产资源情况进行为期1个月的大普查、大起底工作,对宝瓶社区土地资源、人才、医疗、教育、旅游等资源进行详细摸底。用玉堂街道相关负责人的话说:“只有把家底摸清了,内功练好了,才能有的放矢,搭上高速发展的快车。”经摸排,宝瓶花园和宝瓶小区2个安置小区闲置居住用房较多,宝瓶商业广场闲置经营性用房部分空置。如何使将“沉睡”资源“唤醒”,让闲置用房“活”起来,社区两委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挖掘需求和发展潜力。
据了解,随着文旅城“开城”,区域价值全面升级,宝瓶花园和宝瓶小区2个安置小区房屋出租率不断提高,小区群众收入有了一定增加。同时,小区租客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增收创收有限,部分居住用房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成都融创文旅城主打豪华度假星级酒店群,社区两委瞄准中低端民宿“空白区”,通过坝坝会等方式鼓励引导小区群众将闲置居住用房打造成特色民宿,以小民宿带动大产业。目前,安置小区的居民将自家闲置居住用房装修成风格迥异的民宿13家。记者走进一家“故里民宿”,小区居民刘静曾是一位全职妈妈,如今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民宿业主。记者看到,70多平方米的房子被设置了3个风格迥异的房间,有可爱风、有居家风,还有冷色系,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每个房间都配置有洗衣机、小小露台,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刘静告诉记者,故里民宿今年9月已经开始以网络平台接单的方式接待游客,预计每年收入大概在5万元左右,既拓展了增收路径,又有效盘活了闲置房屋资源。
成都融创文旅城“开城”后,水雪综合体、星级酒店群、主题乐园等八大业态创造了近万个就业岗位。社区两委瞄准用工需求,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向文旅城输送保安、保洁人员,实现了群众就近就业。宝瓶社区8组居民谢银霞以前和丈夫在外地打零工,文旅城项目建成投运后,谢银霞通过社区就业创业平台成为融创茂餐饮区的一名服务员,除工资收入外还购买了社保。另外,她家中的一套闲置住房也以每月1200元的价格出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谢银霞整个家庭的年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3万余元。说起这些,谢银霞不无感慨:“我们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目前,社区两委正在探索“1+N”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市场需求、社会需要、群众有利”的原则,依托成都融创文旅城及周边企业、酒店等用工需求,以村集体名义成立“1”家以劳务输出、家政服务、物流快递等为主要业务的社区集体经济公司,为成都融创文旅城及周边企业等用工单位提供服务,带动周边失地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此外,鼓励引导社区居民发展餐饮、民宿、休闲娱乐等“N”项产业。
党建暖人心 栽好“梧桐树”
汤泽均告诉记者:“宝瓶社区在这几年中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大转型、大发展、大建设,每一个人心里都是热烘烘的。目前,我们亟待提升公共配套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项目落地效率,培育旅游业态,不断探索破解产业发展的新路子,以‘差异化’需求驱动‘多元化’供给,以高品质‘新供给’促进‘新消费’,按照‘资源本底+场景植入+消费升级’发展思路,打造党组织引领下,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居住、生活、人文和消费新场景,达到盘活闲置资源、促进产业兴旺、提升城镇品质、实现有效治理的效果。”
近年来,宝瓶社区坚持党建铸魂,强调以“服务”打动人。探索构建了以宝瓶社区党委为核心,楼宇、行业协会党组织为依托,两新组织和群团组织齐参与的新型产业社区党组织体系。面对旅游转型、管理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宝瓶社区顺势而为,通过行业统建、区域联建、共建共驻等方式,建立成都融创文旅城党支部、宝瓶花园党支部、依山墅党支部3个,实现党组织的有效覆盖。探索党建联盟模式。为加快构建宝瓶社区新型产业社区多元参与机制,社区两委探索发起成立“宝瓶社区党建联盟”,搭建共建共享平台。目前,联盟成员单位有成都融创文旅城、中建一局、都江堰市委党校、龙江路小学集团万达校区等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联动学习、联动发展、联合创优,实现联盟单位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多元联动”格局。社区老党员赵大爷说:“大事小事,党员干部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群众们看到党员率先吃苦、积极奉献,心里就稳了。”
据介绍,宝瓶社区目前探索搭建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龙头企业服务站+小区服务点”三级党群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宝瓶产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组织和空间上为社区党员、群众、游客、商家等搭起一个“家”。通过设立成都融创文旅城“蓉城驿站”,针对企业、商家、游客多元化需求开展“菜单式”服务。同时,在千山墅、依山墅、揽山墅、花间墅、鉴山墅5个商品房小区,宝瓶花园、宝瓶小区2个安置小区设置“家门口”的党员服务点,针对社区“原住民”和“新宝瓶人”提供“定制”服务。
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两委敢于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针对宝瓶商业广场、青城水街南段长期处于人气低、商气低、业态差的困境,社区两委坚持差异化与互补性相结合,加快培育道家养生、中医理疗、文化书吧等新业态,打造多元消费场景,力争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变游客为“留客”。根据社区的文化资源禀赋,社区通过借智借力,深度挖掘玉堂窑文化、熊猫文化、赵公财道文化,结合玉堂传统根雕、道茶、石刻等民间工艺,开发出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丰富社区旅游产品供给。据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正在策划以李冰文化、熊猫元素、川剧变脸、财道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文旅主题活动,着力构建特色文化体验场景。“吃”是旅游要素中的关键一环,宝瓶社区深挖和引进各地特色美食,围绕玉堂本土天香牛肉面、王肥肠、汤水饺、牛脾气等名小吃和金玉满堂养生汤、五谷养生面等特色养生餐,打造燃爆舌尖的消费场景,让“特色美食”成为拉动消费的新蓝海。
为了加快项目落地,宝瓶社区紧紧围绕项目促建要素保障、政策咨询、手续办理、属地协调等关键环节,开通项目服务“绿色通道”,组织专人实施一站式、保姆式、全天候、全过程、零距离跟踪服务,加快推进田园医养新消费场景营造。
如今的宝瓶社区,因为成都融创文旅城的“开城”,已成为继青城山、都江堰之外游人汇聚的第三个“热点”。过去的田园,昔日的乡村,已经变了模样,一幢幢具有国际范儿的建筑拔地而起、傲对碧空。父老乡亲们正在参与这场千年未有、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双手打造独具“三遗”特色的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对外窗口。
(本报记者 宋正刚 通讯员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