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起,市人民医院开始派出医护人员对宜宾市珙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用5年时间,通过大量的派驻专家下沉,用心用情用实干帮助受援医院提档升级,稳步发展……
定期指导作示范
11月4日,在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郑传东的带领下,由该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若虹,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晓飞及医疗管理、病案管理、护理管理、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新生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赴对口支援珙县人民医院开展2020年“传帮带”工程实地督查暨集中诊治活动。
当天下午的交流会上,珙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赵正冰对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专家代表团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对医院基本情况和帮扶工作开展作了介绍。5年来,该院实现了儿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单独运行和创建,单孔腹腔镜、无痛内镜等新技术开展,普外、中医等宜宾市重点学科建设,医院从“二级甲等”荣升为“三级乙等”,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都离不开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郑传东表示,此次活动有两个主题,一是落实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到受援单位了解支援人员在岗履职情况,促进支援人员充分发挥帮扶作用。结合“传帮带”工程大病集中诊治要求,开展交流活动和惠民活动。二是继续深化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和珙县人民医院的合作友谊,感谢珙县人民医院对支援队员的关心照顾,希望两家医院的友谊持续传承,保持各项往来交流。
11月5日上午,临床专家们分别深入相对应科室参与当天临床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并给予指导。在之后开展的义诊活动中,前来咨询求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我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何恒君和常驻队员周府、周鹏当天进行了巨大子宫肌瘤切除示范手术。同时开展的医疗服务能力与保障能力提升培训受到当地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
真情帮扶提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5年来,每一批驻点队员都认真按照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特别是2018年“传帮带”工程实施以来,派驻队员与受援医院签署“师带徒”帮扶协议,尽己所能为受援医院“造血”,培养一批“带不走”的骨干力量。
杨黎,珙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同时也是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常驻队员陈婧的“帮扶徒弟”。杨黎说:“6月17日,珙县人民医院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陈婧老师和麻醉科周鹏老师的带领下,成功实施第一台‘静脉全麻下经内镜结肠息肉EMR术’,对我们消化内科来说又是一次新突破。一年来,陈婧老师反复为我们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和多次理论学习指导,我们的胃镜诊断和肠镜操作技术都得到了质的飞跃,为我们胃肠镜下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珙县人民医院,与其说是一对一的带教,不如说是一人对一科的帮扶。“在以前,科室人员要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到上级医院进修,但是外出进修这段时间,医院又会少一名临床医生。现在有对口帮扶,不需要外出就能得到手把手的教学指导,这不仅仅是帮扶了我们科,更是为珙县人民的健康造福。”杨黎感慨到。
长期实干出成绩
这5年,一批批队员们通过查房带教、手术示范、专业培训、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远程教学、医疗流程优化等多元化方式,切实帮助受援医院规范诊治流程、加快学科建设、提高技术水平。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3月开始派出支援人员对珙县人民医院开展驻点帮扶工作,至今已派出7批医疗队共64人驻点帮扶,共含学科25个:心内、呼吸、消化、肾病、肿瘤、药剂、病理和护理等,其中护理包含血透、肿瘤、神外、泌尿、麻醉、康复、体检11个专科护理。每一批队员用实干累积出优异的成绩,协助珙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儿科独立运行,新建重症医学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0余项;促进普外科、心内科、中医科等建设成为宜宾市重点专科;2019年底全力协助珙县人民医院接受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2020年2月正式获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
郑传东表示,医疗对口帮扶是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省卫生健康委“传帮带”工程的收官之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工作及省卫健委“传帮带”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最后两个月的时间,努力把对口帮扶收尾工作做细致周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传帮带”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本报记者 缪英 通讯员 黄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