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0-12/11/008863.html

等待处理…

大青城的百科全书

——我读第四版《青城山志》

作者 文佳君
点击量:51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改革开放以来,本着历史文化得以积累传承的初衷,且详绘青城山独具魅力的景观,都江堰市先后四次修编修订了《青城山志》。庚子岁秋,煌煌五十万言第四版《青城山志》正式由方志出版社出版。

《青城山志》由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牵头承编,历经队伍组建、篇目制订、资料收集、初稿编写、审改定稿等阶段,耗时十余年。其间,拾遗补阙、订讹正误、数易其稿、反复打磨,终于付梓。全书除概述、附录、编后记外,正文设8篇26章109节,计50万字,并配图照69幅。

中华五千年文化能连绵不断,源远流长,乃重史修志执行者不掩前人之功。我阅第四版《青城山志》,可鉴1982年王文才主编、1988年王纯五主编、2004年王纯五、杨慕文、高尔君主编的《青城山志》之丰富史料。这真是秉承了历代修撰山志的优良传统。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之所以盛世修志,一是盛世能为修史修志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与环境条件,二是修史修志能鉴昔知今抑恶扬善承前启后,是一个精神强大的民族传递正能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李克强总理提出“修志问道,以启未来”。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无疑是给做好地方志工作送来强劲东风,也是对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登高望远极具思想和文化意义。

《青城山志》围绕青城山风景区自然地理、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宗教管理、青城文化、游山名人、旅游开发等内容,全面系统记述了自汉晋以来至2005年青城山风景区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景区奇特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凸显了青城山旅游业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的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全书注重综合运用述、志、记、图、表、录等方志体裁,碑文、诗文入志,并选录珍贵的老照片、古画和大量资料照片,突出特色、史料、文化,传承薪火、续继史脉,兼具资料性与可读性,为读者了解青城山名胜古迹、领略名山秀美风光、感悟古人文墨风采、寻觅道脉衣钵流源奉献了一部精品良志,同时也为四川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献资料。

《青城山志》编修人员认真拾遗补阙、订讹正误,将前志资料进行多次鉴别、考证、核实,充实有关内容,删除都分不实资料,为求做到资科翔实、引文和数据准确。编写范围主要以青城前山、青城后山为主体,重点记述青城山历史、文物、传统文化以及山川景物,对历史上属于青城范围的景区也一并略述,丰富了“大青城”的内容。

“蜀山西南千万重,仙经最说青城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自古便是中华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名山有志,既留存其独具魅力的景观,又使独树一帜的历史文化得以积累传承。《青城山志》的出版,对四川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打造四川省乃至中国和世界的靓丽旅游风景名片,推动四川实施“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和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资政意义。

编纂志书工程浩繁,涉及面广、任务重。于是有诗倾情称赞:

设计谋篇当竭力,

编修纂教更倾心。

凝眸辨伪纠差错,

淘尽泥沙见赤金。

档案年编难取舍,

千锤百炼志渐臻。

名山有志山之幸,游人若能在流连山林幽翠、山泉清洌之余,携回一册反映青城山全貌的志书,乃游人之福。幸之,福之,我们当铭记第四版《青城山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唐小峰、袁明、马远见、竹柯、高尚等。执行主编杨慕文,副主编李代远,编辑张婧欣、韩强、崔巍。自宋代编修志书兴起,勒石铭文记述编纂人士乃雅风。阅第四版《青城山志》,知其为精品良志,铭记编纂人员,真诚说声:谢谢。

上一条:水墨冬树
下一条:老树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