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1/05/008997.html

等待处理…

一个以“李冰”命名的功能区书写出时代华章

点击量:41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李冰,一个神圣的名字。当这个带着光芒的名字被冠在一个产业功能区前面时,这个功能区就包含了文化、创新、绿色、科学、实干等多重意义。

2018年年末,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到都江堰市现场办公,强调要传承发扬古蜀先辈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科学治水的创新思维,保持定力、沉心静气,对标国际、聚焦旅游,在“西控”区域率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换通道。正是在深入贯彻范锐平讲话精神的大背景下,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加快了组建步伐。也可以说,从那时开始,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就担负起在254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构建与绿色发展高度契合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历史使命。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这片山水形胜、文化厚重的土地发生着前所未有、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回眸过往,硕果累累;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融创开城 时代巨作

2020年9月19日,位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内的成都融创文旅城盛大开城。都江堰市乃至更多地域的人们期待已久,翘首以盼,许多人更为之付出了太多。过去一段很长的时间,不少问题困扰着这座旅游城市的人们,“怎样才能实现旅游淡季不淡?”“怎样才能留住游客?”“我们何时能拥有除青城山、都江堰以外的世界性超级IP?”“在巴蜀文旅产业带建设中,我们将处于怎样的一个地位?”太多太多的问题,人们热切期望融创文旅城乃至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给出答案。

在紧随而来的中秋国庆大假中,成都融创文旅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20年中秋国庆黄金周,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80.93万人次,其中,融创茂接待59.31万人次,融创三乐园共接待游客21.62万人次。全市酒店客房出租率达83.5%。刚刚亮相的融创文旅城接待游客量已超过了传统的A级景区。

“师傅,去融创!”这半年多来,成都融创文旅城成为柏楠出租车公司驾驶员李之明的“热线”,“至少有五成客人是去那个方向的。”这个总占地约1600亩,集休闲娱乐、时尚购物、美食体验、商务会展、养生度假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城,给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多的旅游体验和出行选择。而在功能区内,一大波项目正加快建设。如果经过青城山大道,人们会看到,机械设备挥舞长臂,吊车在紧张地作业,各重点项目建设现场一片火热。

同样位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的环球融创·青城溪村项目现场,大型施工运载车辆不停地穿梭,工人们正抢抓时间,紧张地进行着主体施工。“我们一期展示中心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二期酒店群正在加紧建设,力争尽快呈现。”环球融创·青城溪村投发经理万瑛介绍,青城溪村融合了民宿、茶香、田园、童乐四大主题产业,将从文化与体验两个方面“留”住游客。

以一点为圆心,辐射带动“圈”的内涵。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规划质量小组组长马靖介绍,融创主题乐园带来的流量效益,不仅成为都江堰旅游产业发展由单一景区旅游向全域休闲旅游、由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转变的关键支撑,也带动了区域产业的全面发展。今年以来,功能区有力有序推进项目攻坚建设,力促企业稳产满产,新引进13个产业项目,新开工4个重点产业项目,新建成投运17个产业项目。

找准定位 精准招商

2020年12月14日,都江堰市——世茂集团青城旅游度假生态小镇项目签约仪式在都江堰举行。据悉,暂定名为世茂青城旅游度假生态小镇的项目选址于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医疗健康产业社区,投资总额50亿元,主要打造集高端旅游度假酒店、医养旅游、会议会展、特色风情商业街、文创文博体验等为一体的国内高品质休闲度假集群业态,塑造山水人文旅游度假生态小镇。此次成功签约将开启双方在高端旅游度假酒店、医养旅游、会议会展、特色商业风情商业街、文创文博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内高品质休闲度假集群业态,塑造山水人文旅游度假小镇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成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这盘大棋中的又一重要落子。而在此前的12月2日,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挂牌成交我市一宗位于青城山镇135.1258亩旅馆用地,宗地由都江堰五粮液合美健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竞得,将用于建设森林康养度假酒店项目。就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普罗奥特莱斯(四川)购物广场有限公司竞得青城山镇青城社区80.3591亩商业用地,该宗地将建设打造青城山奥特莱斯购物公园……

据了解,李冰文创旅游产业功能区创建伊始,即紧密围绕文旅(运动)产业和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招引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速区域发展“第一抓手”,通过“洽谈一批、供地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掀起项目投资、建设热潮,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成绩单,为功能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仅仅在2020年的项目招引攻坚行动中,就有总投资为64.5亿元的太平恒康·都江堰医疗康养文旅示范区项目、青樾酒店等4个项目实现签约注册,东软大健康科技产业园等多个重大项目也进入了开工建设阶段……

思路决定出路。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区在项目招引攻坚中精准明确工作方向、精准把握工作环节、精准对标工作目标,从机制上、规划上、政策上、制度上入手,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精心布局,推动招商引资形成高位推进、科学牵引的发展势态。2020年7月13日,都江堰市吹响了“招引攻坚90天大会战”的冲锋号,功能区形成专班矩阵,全力投入、勠力攻坚。7个招商引资攻坚专班、5个签约注册攻坚专班、5个开工促建攻坚专班由精兵强将组成,紧紧围绕文旅(运动)和会展经济产业生态圈,及康养度假、文化创意、医疗健康、主题娱乐、会奖旅游融合发展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攻坚。

频频举行的重大活动不仅会带来直接的招商引资成效,还将为下一步招商引资埋下伏笔。据了解,今年以来,功能区成功举办、承办了共享新机遇·2020年都江堰文旅会展产业融合发展主题论坛、“天府气脉·山水入怀”主题招商推介会等多项综合性投资推广活动,搭建跨区域合作桥梁,逐步扩大功能区开放合作的“朋友圈”。

目前,成都融创文旅城、都江堰市万汇学校(一期)等20个项目建成投运,青城溪村、绿地无舍青城、心越书院酒店、同心置业青城里等16个代表性项目加快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年均增长14.5%。特别是在面临疫情冲击的情况下,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增长19.4%,完成117亿元。近期,成都市经济委等部门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按14类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夜光、耗能、绿度、建设占用土地四个维度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显示: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建设量显著超过相邻产业功能区,反映出当地产业项目落地节奏较快……

贴心服务 站高谋远

招商项目只有落地生根,才能成长为支撑发展的参天大树。如何实现“招引”与“落地”同频共振,加速项目落地和建设?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好的竞争优势就是搞好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我们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全程代办’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落实精准服务。”

“我们对重点招商项目开展‘吹哨报到’,对项目建设和项目负责人提供精准服务,包括项目服务有专员、项目推进有通道、项目提速有实招等”,相关负责人介绍,功能区通过做好服务“加法”,全方位保障“企业办事不出功能区”,不仅吸引了一批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扎根功能区,也有效推动了签约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加速建成投运。近段时间,功能区还联合行业主管部门、玉堂街道等走访辖区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搜集企业诉求,并通过“领导包干会”“吹哨报到”,帮助企业寻找对策、解决难题。

在顶层设计上,功能区建立健全“三区合一、区域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五位一体”管理制度,实行“管委会+专业化公司”管运模式,制定功能区机制运行优化提升方案。坚持“一个产业功能区就是一个城市新型城市社区”的发展理念,以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为导向,编制和修订功能区总规、产规、控规和城市设计。功能区成立伊始,即对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标准,将产业功能区建设标准上升到行业最高标准,实现了功能区、度假区、风景名胜区建设有机统一。遵循“形成一片、建设一片、储备几片”梯次开发思路,优先推动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的核心起步区和以旅游交通枢纽为主的青城山镇“独立成市”起步区建设,打破了产业发展物理边界和行政壁垒,实现了全域化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的发展格局。

“生态圈,关联的正是产与产的关联度、产与城的融合度、产与人的匹配度。”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产业聚集加速生态圈建设,有利于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约束,促进物化的产业园区与虚拟的要素生态之间虚实结合、相互耦合,从而达到主导产业鲜明、要素自动吸附、人才流入聚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局面。

崭新征程 未来可期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战略安排。作为这一战略安排的具体落实,“十四五”规划《建议》通过9个方面的具体描绘,勾勒出一幅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画卷。蓝图绘就,未来可期。说起功能区的“十四五”发展目标,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计划,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标杆,到2035年建成天府青城国际旅游度假区。旅游核心项目具备国际影响力,基础服务设施达到国际优良水准,实现项目特色化、产品智能化、服务精细化、管理系统化,建成主题鲜明、品牌突出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就2021年而言,功能区将加快完善天府青城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管理架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成度假区五年管理清单编制,优化度假区标识标牌、导览导视系统。

未来的五年,功能区将结合建设发展进程,实现功能区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项目投资总额、所有企业收入、主导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税收贡献、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人均消费旅游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按照每年8%-10%递增,每年引进重大产业项目4个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产业项目投资总额、税收贡献占全市40%以上。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每个人都能看见的美好前景。有着世界级的资源、文化遗存的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注定是我市更新旅游业态、永葆旅游吸引的“主战场”,“西控”区域率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主战场”,我市高点定位、高点起步建设天府文化重要体验地的“主战场”。新时代的都江堰人,必将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