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1/08/009030.html

等待处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美好生活添彩

点击量:57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壮大的文化队伍和“五馆”免费开放体系,让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

村民乐享文化滋养 点亮农村新生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市各镇街综合文化站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无,到现在的有,从以前的小,到现在的大。如今的文化站已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成为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力量,石羊镇综合文化站就是其中之一。

石羊镇综合文化站位于石羊镇七里社区。走进综合文化站记者看到,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户外活动区等功能场所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充分展现乡镇特色、农耕文化,营造出浓郁的基层文化氛围。村民们告诉记者,综合文化站已是大家的精神文化乐园,大家喜欢聚在这里娱乐、参加文化活动培训,精神生活得到了丰富,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善。

2020年12月25日上午10点,村民姜群瑶早早地来到综合文化站,在图书阅览室借阅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女儿17岁了,我今天没有事就想过来找一下有关青春期方面的书,希望从书本上多学点有关知识,能跟孩子更好地沟通,更好地做朋友。”姜群瑶说。一眼望去,书架上文学类、科学类、法律类、历史类、少儿类书籍一应俱全,旁边的杂志架上还有各种期刊,几位居民正在认真翻阅,这一幕宁静美好的阅读画面是“海图社区书屋”的日常情景。姜群瑶告诉记者:“这里离我们家很近,当我们想查阅资料的时候会更加便利,我们的生活也变得非常丰富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为了让居民更加便利借阅书籍,图书阅览室新增设了一套联网借阅系统,居民只需要带上自己的身份证或者社保卡,就可以进行登记,系统会提示归还书籍日期。最为方便的是,若无法将书籍归还至该图书阅览室,可联系图书管理员咨询大成都范围内的166个服务点中最近的服务点,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服务点进行书籍归还。图书管理员王仪凤说,这样工作人员登记不仅变得简单了,居民也更爱来借阅了。“有了这个系统之后,我们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看到借、还书信息,同时和往年相比,居民借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发挥文化中心作用 丰富居民宅家生活

位于灌口街道南桥社区的西街,是松茂茶马古道的起点。随着旅游业发展,在西街吃上一口地道川菜,漫步西街感受历史文化,如今是许多游客在游览完都江堰景区后的共同选择。在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内还有一处新地标,那就是茶马文化艺术中心,这里是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也是游客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窗口,还是辖区居民平日聚会、交流的地方。

记者走进茶马文化艺术中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巨幅茶马古道线路展板,茶马文化的起源与传播在这幅展板上一目了然,系统展示了茶马古道的开始时间、路线和重大历史事件。除此之外,文化艺术中心内还有灌州黑茶、玉堂窑等手工工艺品,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体验制作黑茶、玉堂窑等手工艺品。平日里,“茶马缘·民族情·南桥心”读书会、电影放映、社区书画班等活动也会定期在这里举行。

文化艺术中心内,老人们在尽心地挥毫泼墨,大姐们在热情地舞蹈,音乐爱好者整齐奏出美妙乐章……在这里,记者感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生根发芽,社区居民拥有了一个温馨美好的文化生活家园。吃过早饭,家住南桥社区的老陈又来到了家门口的茶马文化艺术中心,他的书画伙伴已在此研墨,准备笔走龙蛇了。老陈一边铺着宣纸,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茶马文化艺术中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可充实了!”距离老陈不远处,十余名居民围坐倾听关于茶马古道流传的故事。另一旁,一支由十余名居民自发组成的民乐队正在练习表演。这群退休在家的老人怀着对音乐的爱好聚在一起,各自抱着应手的乐器切磋技艺,用美妙的乐曲丰富晚年生活,奏响了社区和谐之音。居民何婆婆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社区文化中心以后,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了,居民们的联系更加频繁了,邻里之间更加和谐了!”

据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张莉介绍道,建设茶马文化艺术中心是为了给游客、居民提供一个了解茶马文化的地方,同时也给居民提供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在建设前,街道征求了辖区居民商家群众的意见,挖掘了茶马古道的起源及历史文化,通过系统整理,合理规划区域,最终打造出茶马文化艺术中心。” 张莉说,文化艺术中心通过开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活动,进一步盘活了辖区闲置资源,改善了社区文化氛围,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和品位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体系创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确保文化服务保障,我市坚持以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核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全市推动文化设施标准化、文化活动品牌化、文化服务均等化,重点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推动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等建设,积极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圈”,加快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公共文化阵地效能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基本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全覆盖,基本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依托越来越完善的硬件设施,我市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2020年开展“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32场、“文化四季风”群众文化活动92场、“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为行政村、涉农社区及特殊人群放映公益电影4.45万场,开展“公益电影进影院”免费放映3000场。各类文化活动激活了市民的文化热情。

牢记“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的初心和使命,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群众文化生活更加富足,文化幸福感更加充实。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让文化浸润各个角落。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公共法律服务就在群众家门口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