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1/08/009034.html

等待处理…

弘扬大熊猫公益文化 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灌州小学探索建设“熊猫课程”体系 打造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点击量:683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马长俊 叶体平 本报记者 洪伟

为弘扬大熊猫公益文化,共建共享美丽家园,2020年12月29日,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行动——“大熊猫公益课堂”启动仪式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举行。灌州小学校全程参与启动仪式,并展示了在市教育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指导下,该校结合都江堰熊猫文化探索出的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为推广普及“大熊猫公益课堂”作出表率。

教研创新 率先建设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体系

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已经成为外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第一认知。都江堰市作为世界少有的“三遗”之城,也是大熊猫的家园。坐落于熊猫资源富集的“三遗”之城的都江堰市灌州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熊猫科普教育和熊猫文化的推广。

早在2010年,灌州小学就把大熊猫科普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课程,并积极与都江堰市境内的多家大熊猫保护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熊猫主题活动。2016年9月,灌州小学与市龙—虹局建立常态化合作关系,邀请该局专家到学校开展“环保教育,从亲近大熊猫开始”为主题的环保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大熊猫的知识以及生物多样性理念,提升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019年初,基于都江堰的山、水、道、熊猫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教育探索实践,我市启动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2019年2月,以灌州小学校长马长俊为组长的课题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成功申请了《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的研究,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江堰实验区子课题。同时,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的指导下,灌州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题组以大熊猫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国际理解思维,开发学校国际理解课程,经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打磨,结合最新的小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形成了灌州小学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体系,该课题也被推选为成都市“小学领航校长”培养项目。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校开展的熊猫主题活动和熊猫文化推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9年3月1日,在“因为有你”熊猫乐园免费开放日主题活动上,灌州小学熊猫文化推广志愿者小分队队长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起倡议:希望大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熊猫,传播大熊猫文化,希望更多的人与大熊猫约会。2019年4月,灌州小学与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了“我与熊猫共享青山绿水”活动,孩子们用画笔和丰富的想象力涂抹出长达6米的“我与熊猫共享绿水青山”生态保护倡议书。2019年5月,阔别家乡23年的大熊猫“白云”回国,跟随它一起回来的还有它的小宝贝“小礼物”。灌州小学学生承担了迎接大熊猫回归的任务,并表演了舞蹈《熊猫的摇篮》。2019年12月,灌州小学张艺朵同学以“宝藏推荐人”身份,向全国小朋友们推介家乡熊猫文化,并以出色表现斩获全国“中华小导游”一等奖,全国仅两名。

2020年8月,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中国·熊猫E家”科普教育活动中,灌州小学成为了“中国大熊猫科普教育联盟学校”成员单位,熊猫课程课题组设计的美术学科《熊猫表情包》和音乐学科《熊猫咪咪》两堂精彩课例,由王丽和王珍老师送教到凉山州大坝乡中心小学,为彝族小朋友送去不一样的开学礼物,增进了汉彝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充分发挥了熊猫课程的价值。在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的鼎力支持下,课程线上观看点击量达到300多万。

2020年12月,由灌州小学校长马长俊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与大熊猫有个约会》科普读物面世。该书用中英双语图文并茂地从科学的角度、孩子的视角介绍了大熊猫的历史、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大熊猫的保护研究现状、大熊猫之星、什么是熊猫人、大熊猫的未来,用儿童的语言讲述,把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呈现给孩子们,帮助孩子们科学认识大熊猫,了解保护大熊猫的意义,并邀约大家积极参与大熊猫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争做大熊猫文化的推广者。该书的出版成为了灌州小学熊猫课程研究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

课题研究期间,灌州小学还完成了《功夫熊猫画册》编印,组织编写了《灌州小学(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国际理解校本课程》共六册,开发了英语交际口语读本《实用情景英语》、国际理解教材《从这里走向世界》,编印了《灌州小学(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实验外国语学校)教育国际理解教育读本》。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发自主校本教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分别获得成都市一等奖,《小学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探索》获都江堰市二等奖,《怎样开发和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获省级三等奖。

灌州小学《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综合研究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理论及实践案例,达成了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建设目标,并构建出基于国际理解的熊猫课程模式和体系。

面向世界 打造高品质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灌州小学作为外国语实验学校,2004年建校就提出了培养具有“世界眼光、民族精神”的中国人。一直以来,灌州小学强化英语教学,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学生到新加坡、加拿大、英国、美国进行国际研学旅行,学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来学校任教,邀请外籍专家来学校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国际研学研修,增强国际理解教育的认同感,通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了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作为市外事办友好共建学校,灌州小学接待过来自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国际友人来校考察;2009年,作为中国首个访问沙特学生代表团,在沙特受到了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沙特国王的接见;201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慰问日本宫古地震灾区,并将该校学生制作的千纸鹤当做礼物赠送给当地小朋友……这些都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认识世界的热情。

2018年4月,该校与成都市友好城市——美国凤凰城Wilson小学开展学生书信交流活动,拓展双方学生国际视野的目的,达成学生交流友好共识。2019年1月,灌州小学的10位学生赴英国插班当地课堂,参加交换生项目。同时,该校还组织教师走进澳大利亚课堂、英国课堂、美国课堂、芬兰课堂,了解国外教育教学,更新教育理念。

2019年3月,灌州小学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尔瓦特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合作关系,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达成合作意向,与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学区、钱德勒联合学区、法尔斯学校本着拓展双方学生国际视野的目的达成友好共识,与克里克联合学区各学校开展双师课堂教学等活动。

2019年5月,灌州小学以熊猫为载体,与美国亚利桑那州塔尔瓦特小学开展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熊猫课程远程视频课堂,并达成双师课堂授课合作意向。

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都江堰市与芬兰艾赫泰里市正式结为国际友好城市。同年10月,灌州小学校长马长俊受邀赴艾赫泰里市进行访问,并与艾赫泰里市欧特索科卢学校就国际教育合作事宜达成协议,建立友好学校关系。

三年前,灌州小学被确定为“成都市第三批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建设单位”,学校将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学校项目作为学校中心工作,多渠道营造学校国际化氛围。经过三年的扎实创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于2020年12月通过了成都市教育国际化专家组的验收,正式成为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一直以来,灌州小学以理想的教育、靓丽的校园、优质的师资、贴心的服务,不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作为实验外国语学校,灌州小学在教育国际化的道路上乘风破浪、阔步前行,为每个孩子打开一扇世界之窗,让他们看到更精彩、更多元的世界。校长马长俊表示,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有的传统教育其实也是国际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州小学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时,强调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出发,充分发挥熊猫的载体文化作用,再去认识、理解和接纳世界多元文化,最终赋予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让我们的教育更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下)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