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1/08/009036.html

等待处理…

蒲都高速:沿线群众眼中的产业发展“高速路”

点击量:54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今年1月1日零时,有着“成都平原最美旅游高速公路”之称的蒲都高速公路全线开通试运营。这条串联起都江堰、青城山、西岭雪山、平乐古镇等26个人文自然景观的经济发展“大动脉”,也成为了沿线群众心中的致富“高速路”。

换挡提速 驶入致富快车道

近日,记者走进了青城山镇卉景社区九组居民车飞家的盆景园。年前这段时间,是车飞最忙的时候。既要给满园的金弹子、紫薇、罗汉松修枝、塑形,还要忙着对外销售。而近段时间,因为家门口这条刚通车的“三绕”,来的买主似乎更多了,“以前买主一般是从温江、郫都过来,把那边的园子逛完才转到我们这里来,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是吃亏一些。但现在不怕了,买主直接一趟就开拢我这里,生意肯定更好做了。而且,我们自己出门买货、卖货也都更方便了。”

车飞告诉记者,他家三辈人都是制作盆景的手艺人。通过几辈人的努力,家里已建起了大大小小4个盆景园子,其间培植着上万株盆景苗木。而他家最大的园子就紧靠着成青路,距离蒲都高速跨成青路高架桥不到一百米。可以说,家门口这条高速路是他眼巴巴盼着修好的。对于路修好后的产业发展的趋势,车飞也有着自己的判断。“一条高速路的修通,对沿线经济发展肯定是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刚听说要开始修三绕的时候,我们就打主意要去找个地方租地再搞一个盆景园。”2018年,车飞在距离蒲都高速青城山出口500米的香花社区租下了一个小园子,对他来说,这是新的希望。“我就准备把那边的园子做成一个展示基地,会更利于我的销售。”谈起未来,车飞信心满满。

借路共兴 打出品牌组合拳

“尽管我们有着深厚的川派盆景文化底蕴,但多年来,青城山镇的盆景产业发展始终未形成整体合力,这也成为了制约我们盆景产业再上台阶的主要原因。”抱团发展,将青城山与川派盆景品牌叠加效应发挥出来,是四川省杰出盆景艺术家、市安龙盆景艺术协会秘书长袁铭昌致力于建设大青城川派盆景产业园的初衷,而借路共兴则是他瞄准的实现这一梦想的契机。

位于成青社区的大青城川派盆景产业园展示区占地35亩,整个展示区按照传统中式庭院布局,一株株造型各异的罗汉松、紫薇等盆景与山石搭配陈列其间,尽显川派盆景“幽、秀、险、雄”的特点。据袁铭昌介绍,五年前他就曾考察过该块地,有在此建园的想法,但因为土质不够理想而放弃。直到2017年,蒲都高速开建的消息重新点燃了他建园的热情。“当年这个地要拿来培植盆景的话,肯定是需要长时间的土地改良,这是要花大价钱的。后来知道要修三绕,并且出口离这块地只有两公里多,我就权衡了一下。区位优势带来的效益和土地改良成本相比,那肯定利大于弊,所以我就定下了这块地。”经过一年多的培植、建设,大青城川派盆景产业园展示区已初具雏形。眼下,蒲都高速又通车了。接下来,剩下100多亩的园区规划建设也在有序推进。在袁铭昌看来,这个集盆景观赏、创作体验、教学实训、产品开发、盆景销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盆景产业园,未来可期,“青城山有良好的旅游资源,而我们的盆景也是观赏价值很高的东西,可以将它变为旅游资源。在园区内,可以卖盆景、看盆景、学做盆景,然后还有大师工作室进行非遗文化研习和传承,将整个川派盆景文化价值进行提升。”

聚集发展 培育产业新动能

青城山镇安龙片区的群众自古崇尚盆景园艺。据《安龙乡志》载,当地盆景创作可追溯到唐代。到明末清初建有“付家土城” 私家园林,至清乾隆时期建有“龚家花园”“杨家花园”“周家花园”“吴家花园”等园艺场。至清末年间出现龚吉如、杨才炳等川派盆景艺术大家,分别传承、创新了著名的川派盆景十大身法中的两大身法“大弯垂枝法”和“三弯九倒拐法”。到了近代,又涌现出了杨吉安、周海廷和周茂和等老一辈川派盆景艺术家。目前,青城山镇共有盆景培植园500多家,精品盆景园43家,桩头、盆景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从业人员1000余人。现有成都市级、都江堰市级川派盆景传承人5名,四川省BCI国际盆景大师1名,四川省级川派盆景大师6名,园艺高级技师36名,还有一大批中初级园艺技术人才。无论是桩材资源和人才资源都构成了川派盆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借助蒲都高速通车这一契机,瞄准盆景产业经营规范化和规模化,青城山镇也将在盆景的附加值和其在旅游观光、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优势上做好文章。

青城山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人大专职副主席田德飞表示:“我们决定联合青城山镇及都江堰市内外的盆景界名人、能人们,依托大青城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川派盆景发源地’‘川派盆景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优势,规划建设大青城川派盆景产业园,以大园带小园,‘景区+盆景’,串联开发青城山镇新的旅游景点,形成围绕盆景的一、三产业互动,带动农户增收。”

上一条:“对国产疫苗非常有信心”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