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
“有医保就是好,就医住院自己出的钱很少。”近年来,都江堰市医疗保障局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医保领域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建制度、优服务、抓改革,各项医保政策精准落地,惠民举措持续发力。2020年,全市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有效登记37.2万人,超额完成四川省下达的37.0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集中筹资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实打实的工作回应着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看得见的变化刷新着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群众就医负担减轻了,全民健康水平自然显著提升。
应保尽保 实惠亲眼看得见
近日,我市青城山镇居民朱学红因急性心肌梗塞送往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住院治疗9天,总共花费6.9万余元。基本医保报销后,朱女士再用了大病保险和大病互助保险,总计报销5.5万元,最后自付1.4万余元。这对于朱学红一家来说,确实享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实惠。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筹资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对我市每一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群众的补助已达到560元,医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费用也不断升级。2020年,一个自然年度内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个人支付医疗费最高可达27.5268万元,达到了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城乡大病保险2020年起付标准为19752元,对单次或多次住院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起付标准的金额,实行分段累进报销,上不封顶;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最高可报销4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出大头、居民出小头,可以说是群众受益最大最广的一项民心工程。2020年还新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门诊用药治疗纳入医保报销政策。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高血压门诊用药治疗医保一年最高可报销200元,糖尿病门诊用药治疗医保一年最高可报销300元,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两种病,门诊用药治疗医保一年最高可报销500元。
据介绍,自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实施以来,无论是在校生还是新生儿,包括民政部门确定的“三无”对象、农村“五保”户、低保人员和农村优抚对象中的贫困户等,都由政府资助参加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应保尽保。
实时结算 医保服务优起来
采访当天,医保大厅“冷冷清清”,前来办事者寥寥无几。医保局事务中心副主任赵涛笑着介绍:“这是因为现在很多患者在医院就医时在窗口就进行了实时结算,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路。”家住奎光塔街道安顺社区77岁的龙再华前来办理医保报销,她属于特例。龙婆婆患高血压、糖尿病多年,按照相关规定,在三个月门诊特殊疾病报销期内,如若住院产生费用,才需到医保局窗口办理。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为其办理完毕。速度快,服务好,龙婆婆说她很满意。尽管身患多种基础疾病,可龙婆婆性格开朗,言语幽默,整个人状态特别好:“我一年要住几次院,上次在成都住院,花了3万多,医保报销后自己只出了7千多。国家政策就是好,要是没医保的话,根本就看不起病。”
市医保局大厅墙上悬挂了多面锦旗。“为民办事、雷厉风行,热忱服务、心系群众。”“心系群众办实事,一心为民解民忧。”“优质服务暖民心”等群众的肺腑之言是对医保工作的肯定。赵涛介绍,医疗保障局负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筹资组织、管理、监督、指导,做好参保登记、个人权益记录和待遇保障。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年中,市医保局就联合税务、财政、民政、残联、教育、镇街等成员单位,召开工作启动会和业务培训会,下达筹资目标,明确参保范围、筹资时限、缴费标准等工作要求。开展联合宣传,做到医保政策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参保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督促管理,对各筹资单位参保登记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多次召开工作进度推进会,就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安排制定应急预案等,确保该项工作有力推进,充分实现了城乡群众人人“医有所保”。
为方便异地就医结算,目前,全市58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部开通全国异地就医联网,同时逐步扩大异地就医药店(门诊部)刷卡范围,切实做到医疗保障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