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1/12/009016.html

等待处理…

城中有园 人城和谐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画卷徐徐展开

点击量:48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冬日暖阳里,在锦江绿道城区段(南桥——走马河桥)上,市民游客们漫步在美丽的岷江边,蜿蜒的绿道旁,河流与山川交相呼应,犹如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安静的冬日里,只有穿城而过的河水发出淙淙声响,它们配合着彼此,用时间给予的韵味诉说着这座文化古城的隽永。

2020年,我市累计建设绿道26公里,新增城市绿地33.17公顷、立体绿化6000平方米,建成3处小游园、微绿地,完成3处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和10条道路行道树整治,完成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创建5处……2020年12月29日,锦江绿道城区段(南桥——走马河桥)与锦江绿道都江堰段配套项目——伏龙天桥同步正式开放,则为2020年我市公园城市建设成绩单画上了完美句号。

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以山水景致闻名于世的都江堰市,牢牢把握住了建设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的时代契机,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全域生态绿色品质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游环境持续改善,产城融合的生态价值高速转化,“公园中建设城市”的脉络特征愈加清晰。

从设计到施工

高标准打造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作为“三遗”之城的都江堰市,拥有建设公园城市的天然优势。柏条河、蒲阳河、江安河等9条主河纵横交错穿行而过;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可以形成错落的山地体验;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结合部的中央,依靠龙门山脉,拥有龙池—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以及“熊猫、道、山、水、田、林盘”等特色生态文化资源,景点绿道趣味盎然,道路体系畅通发达。可以说,都江堰市建设公园城市,不仅是响应成都建设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这个概念转化为实际?据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初,我市启动《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都江堰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精神,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从基础与特征、布局与策略、公园场景和行动计划,对都江堰市公园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构建了“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态城市格局,规划了近期(到2025年)11处,远期(到2035年)29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设计图纸”绘好了,下一步怎么做?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结合“两片三区、K型集聚”的全域公园城市形态,启动了玉堂街道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青城山镇问花村乡村郊野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聚源镇产业型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申请入库工作,完成水雪综合体项目、梅花园、海棠园、锐丰国书学院、五彩农田等部分建设,计划在2025年初步形成“K型”公园城市结构框架雏形,形成以示范片区为带动作用的辐射空间,塑造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格局。

从美丽到共赢

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位于成青路旁的“七里诗乡”景区,近年来已成为了市民游客热门打卡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总是游人如织。曾经备受“脏乱差”困扰的乡村,如今通过建设30公里田园绿道,串联起近30个林盘院落和旅游点,更催生出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游客接待量连年增长。村民尝到甜头,开始主动参与发展乡村旅游。这只是我市将生态文旅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势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建成石羊镇川西音乐林盘绿道、石羊镇七里诗乡绿道、蒲阳街道南溪绿道等7个驿站。布局“地球仓”移动智能旅居等10余种新兴业态,成功举办“双遗马拉松”和“中国田园诗歌节”等赛事活动,积极引入高地美路环法自行车业余赛、民谣音乐厅、黑胶唱片馆等文商体旅多元场景。其中,在“灌区映像”林盘景区植入“蓝城文创”、萤里馆等文创元素,建成“聚源竹雕”、灌区文化陈列馆;引入成都中医药大学、“肖小儿”等名医进林盘,使绿道林盘成为催生旅游商贸的“引爆点”,将资源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资产,释放了乡村活力。

“作为旅游城市,与成都中心城区不同,都江堰市的绿道建设更注重发展城市旅游。”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除了“美景”之外,建设绿道还应融入更多的业态和场景。“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建设李冰纪念馆、大熊猫公共艺术品等文化地标,持续开展中国田园诗歌节、安龙海棠花节、盆景艺术节等活动,围绕采摘、摄影、露营、亲水、踏青、康养等开展深度体验旅游活动,做到四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使绿道成为无处不在的运动场、游乐场。”

从绿道到绿化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手再高一点,摆好姿势……”咔咔咔的拍照声响起,市民李晓梅和朋友正在走马河绿道天府国际凤凰城段拍照留影,此时绿道高架桥上一列城际列车从成都方向缓缓地驶入成灌快铁都江堰站。李晓梅就住在附近小区,这里每天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曾经沿线尽是杂乱无章的滩涂,如今经过改造,河岸边已铺满了整齐的草坪,种上了朴树、银杏、香樟等植物,形成一片片清新宜人的滨水绿地。

公园城市建设不仅是为城市建设锦上添花,更是为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天众多市民走上绿道、走进公园,或散步谈心,或锻炼健身,一幅幸福和谐的生动画卷散发出活力四射的独特城市魅力。“公园城市的核心是‘人’。我们通过认真观察,了解市民和游客的需求。围绕使用者的需求,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2020年,我市规划建设了51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幸福社区绿道,构建起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让市民实现触手可得便利的同时,也传递了城市的温暖关怀和烟火气息。此外,新开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17处、市政道路12条,新(改)建公共厕所134座,新建社区综合体2处。同时,社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17条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打造背街小巷示范街巷2条,老旧院落改造4个。“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头公园”三级公园体系构建不断完善,完成银杏街道壹街社区片区1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打造,“百个公园”示范工程走马河下段带状公园(凤凰城段)已完工开放,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已完成1、2号院和锐丰国书学院、五彩农田建设,迎宾公园已完成公园入口花蕊芙蓉园建设,金马河滨江公园示范段已基本完成建设。融创、恒大、碧桂园等多家全国知名房企陆续入驻,成都地铁S9快线、“三绕”高速、都江堰至四姑娘山旅游轨道交通、M-TR旅游客运专线等一批公园城市建设项目正加快实施。快铁公交化、高速公路、旅游快速通道连接成都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了与成都的同城化发展。

“到2025年,将建成11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到2035年,将建成29处公园城市示范片区。”目标既定,站在新的起点,都江堰市正全速前进,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本报记者 邓洁)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