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缪英 黄代凤 邓洁 王蓓蒂 曾莉 刘晓 文/图
“担当作为、献计出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这是参加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市委委员和列席人员在1月12日下午分组讨论会上达成的共识。
委员和列席人员们分成6个小组进行讨论时,围绕《2020年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2021年全市经济工作要点》《中共都江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行动计划》展开热议。大家谈感受、提建议,科学擘画都江堰未来发展美好蓝图,纷纷表示要实干事、勇争先,奋力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
聚焦旅游消费提振
关于2021年重点工作,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旅游消费提振工程。深入实施成都旅游消费中心建设行动计划,动工建设奥特莱斯购物公园、华西五粮液国际医养管理中心、世茂青城旅游度假小镇等重大项目,推动“灌县古城”整体打造,抓好融创文旅城市政配套,形成区域发展热点,提振旅游市场信心。作为“灌县古城”整体打造的主力军,灌口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建勇表示,今年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坚决打赢棚改攻坚战,为“灌县古城+特色街区”提升项目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运用项目化工作方法,瞄准灾毁地块的确权和分类处置,加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促进项目招引、落地,推进灌县古城文旅融合引领消费的新场景营造。同时,加大环境秩序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灌县古城整体提升。”
全面实施旅游消费提振工程,市商务和投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忠胜表示,将聚焦商圈打造、项目招引、消费新场景打造等方面下功夫,为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贡献“商投”力量。张忠胜说:“听了全会工作报告后,我们更加坚定了信心。在未来的五年,围绕三个国际商圈建设,加大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围绕‘5+5+1’产业体系,提升都江堰的新经济、新场景、新业态。积极打造夜间经济,为游客提供夜游、夜娱、夜宿、夜饮、夜购场景,把人流转换成我们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坚决贯彻和落实,努力把描绘的蓝图变成现实,奋力为全市‘两个率先’建设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聚焦公园城市建设
公园城市建设各方关注、群众期盼。全会提出要全面实施公园城市示范工程,必须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紧密结合,确保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快速成效。牵头此项工作,市住建局党组书记王文表示,目前,我市已高水平完成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但规划如何落地显得更为重要。“高水平的规划需要高效率地落地。我们近期策划了26个项目,主要针对零星地块、滨河绿道、城市市政配套相关的一系列项目。需要贯穿郊野绿道体系,与河道绿道体系串联,形成闭合。同时,公园城市建设要注重特色街区打造,进行特色消费场景的营造。无论是灌县古城,还是壹街区或者是水街片区,需要选择性地进行整体提升,进而提升老城区的品质。”
报告提出抓紧世界水利博物馆、都江堰历史博物馆打造,都江堰市茶溪谷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小琴认为,这不仅可以展示都江堰市的水利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还可以成为学生研学旅游的目的地。王小琴说:“在都江堰的十二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打造水利文化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我觉得这项规划非常好,我们都江堰市作为一个‘三遗’之城,有山、水、道等众多元素,有丰富的生态本底,厚重的历史文化,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符合我们整个城市的高端顶层设计。我建议博物馆打造时融入与研学有关的要素进去,不仅能吸引全国各地学生来到都江堰市,为这座城市带来活力,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传承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
石羊镇广益社区党委书记张胡蓉认为,在“十一项起步工程”中,全面实施城乡融合骨干工程与她的工作密切相关,她将在工作中继续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业经营性实物资产所有权确权颁证、农村经营主体的经营等机制,解决农村乡村振兴项目的落地,做好助力建设成都旅游消费中心的乡村表达。“我市正在推进恢复水稻种植示范区建设项目,石羊镇也在项目实施范围内,我们将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林盘修复工程,为创新都江堰精华灌区体验消费场景提供有力保障。”张胡蓉如是说。
农工党都江堰市总支副主委、四川养麝研究所副所长王建明则建议构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从种子选择、耕地、收割到出产的系统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农民增产,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我们的城市商业体过于分散,建议按照区域经济特点,由政府引导,对区域经济进行统筹规划,抓重点项目,带动片区经济圈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活力。建议开通都江堰直达重庆的快铁,实现客流互通,加速都江堰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步伐。”
聚焦国资国企改革
全会认为,2020年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元年,我市解决了国有企业“生”和“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都投集团向中国500强进军。
对此,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都江堰支行行长陈亚林表示,过去一年,都江堰市继续扩大增量渠道,优化增量结构,高度重视政府和国有公司信用,取得了较好成绩。“我们和都投集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密切关注了都投优化的过程和良好的管理结果。今天听了全会报告,对于我们金融机构来说,一方面,我们将积极和都投集团共同协商,优化资本布局和管理结构,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我们将和都投集团共同商量下一步的思路和打算,也希望继续为市委、市政府和国有公司服好务。”
聚焦产业功能区建设
产业功能区是承载人口、促进增长的载体。如何坚持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全面加快产业功能区建设,以功能区片区综合开发为抓手,建立差异化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推动产业功能区聚产成势?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蒲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思学表示:“我们将按照产城一体来做好产业规划,特别是新城的建设,会紧紧围绕科创空间、产业社区、基础设施来建设规划。同时,围绕合作开放促发展来壮大产业功能区的经济总量,围绕‘两图一表’,争取在2021年能够多招引500强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实效、体制机制激活力等有效措施推动产业新城起势、成形,努力建设国内领先旅游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工旅融合示范区和‘两个率先’先行区。”
幸福街道党工委书记曾滢茜认为,“产城人”整个生态的培养,人才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比起“抢夺人才”,“留住人才”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营造更多的让人才留下的环境和生态。“人才来自五湖四海,往往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远离了熟悉的环境,要留住人才除了在关心关爱上想办法,还要打造吸引他们的生活环境。就拿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来说,功能区所在的青城山镇没有吸引年轻人才的夜经济,新消费场景较欠缺,要留住人才靠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较困难。”同时,她还建议功能区进一步精准人才招商,让每一个产业的一般干部都可以代表功能区推荐产业。
全会报告指出,2021年我市将全面实施绿色工业强基工程,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3.0版本,鼓励功能区外企业向区内调迁。2021年,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将乔迁到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钊表示,“入驻功能区,我们将坚持‘转型’与‘育新’相结合,夯实企业基础,争取实现产能和利润翻番。”
聚焦干部提能培优
聚焦服务中心大局,补齐结构短板,精准科学选贤任能,锤炼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罗朝蓬表示,全会提出“三新”建设思路,凝心聚力落实新思路,实干担当奋发新作为,乘势奋进共创新成效,市人社局也将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助推项目建设。“让建设项目涉及的老百姓失地不失业,失地有保障;继续做好人事人才服务,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让更多的人才为都江堰市‘两个率先’贡献更多的力量。”谈起接下来的工作,罗朝蓬目标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