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年味日益浓厚,务工人员、归乡学子回家过年,人情往来,都让人员流动加大,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对此,奎光塔街道制定实施了“三级包干”制度,街道相关负责人包片,社区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对4个农村村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外来、返乡人员的信息。力争守好农村社区疫情防控阵地,让辖区内居民过一个安全又安心的春节。
把好大门 守住源头
金江社区2组位于灌温路一侧。在社区设立的通道哨点上,提醒居民佩戴口罩、减少聚集的喇叭声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志愿者忙着对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消杀,为居民测温扫码。
记者看到,除了亮出“天府健康通”绿码外,进出人员还需要扫一个“场所码”。社区纪检委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张晓翠介绍:“来返人员再扫一个场所码,更便于掌握他们的行动轨迹,如果出现有疑似者,皆可运用大数据追根溯源。”
采访当天,院内阳光明媚,居民们戴着口罩在外面晒太阳,一派冬日祥和景象。发现有未戴口罩的居民,志愿者都会赶紧上前提醒。社区工作人员高志荣本身是2组村民,他负责该小组疫情防控。“我们2组是侨源气体、雨润集团拆迁安置小区,一共有46户居民在此居住。最近,除了严格把控进出人员,还对小区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杀,动员居民代表对外来人员和回家人员进行统一摸排、掌握信息,同时也在业主微信群及时宣传疫情防控新动态,进一步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高志荣说,2组属于统规自建小区,有进出两个通道。为了方便管理,社区已将一侧通道关闭,车辆行人统一从一个通道进出。”
干部包抓 强化保障
奎光塔街道采取街道相关负责人包片、社区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包户举措,对4个农村村组实行网格化管理,确保第一时间掌握外来、返乡人员的信息。
在金江社区4组,报账员张思代对几位包户人员的情况了如指掌,比如,“张军平的隔离今天就有14天了,1月30号下午5点20还有一位学生要从山东烟台返回。”
今年26岁的张军平2020年12月下旬从新加坡务工返回,在成都隔离14天后,1月4日被市疾控中心接回,和社区做好交接,按要求居家隔离14天。1月18日上午,隔离期满,金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上门为其进行核酸采样,这已是他做的第二次核酸检测。当天下午,记者在张军平家楼下看到,由于核酸检测结果还没出来,所以他仍然处于隔离状态。他在自家二楼隔离,母亲送饭送水都戴上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饭碗水杯都采用一次性用具,且不直接接触。平时沟通用微信。所产生垃圾由他自己收好,每天定时消杀,最后集中由医务人员上门收走。张晓翠在楼下与其视频,我们看到张军平状态良好,他告诉记者:“严格遵守隔离制度,按政府要求做好每一步,这样对己对他人都有好处。社区的关心也非常到位,感觉暖心。”
据介绍,实行“三级包干”,开展地毯式排查,通过登记、打电话等多种途径,奎光塔街道确保摸底排查不留死角、不漏一人。
畅通流程 抓严抓实
党员、居民代表掌握外来返乡人员动态,而返乡人员返回后,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社区将每位人员动态信息做好记录,并在每天下午3点上报街道办事处。这样的闭环式管理,如今在社区已经形成了常态化。
当前形式下,红白喜事摆坝坝宴情况怎样呢?张晓翠介绍,在农村习俗中,喜事可以从简,但丧事都会办。几户村民主动报备,只设灵堂、不摆宴席。
记者还了解到,农村社区白天是人防,晚上则是技防,社区综治巡逻队深化夜间沿线巡逻,不仅宣传疫情防控,也关注防火防盗。
张晓翠介绍,金江社区农村4个组沿线8.2公里,战线较长,靠着居民自觉、党员干部给力、街道统筹把控,不仅进一步织密了农村小区院落疫情防控网,同时也以有力的举措为守好基层疫情防控阵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缪英 沙维玮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