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2/05/009164.html

等待处理…

稳就业保就业 筑牢民生底色

2020年我市378名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点击量:52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稳就业、保就业,筑牢民生底色。过去一年,我市始终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要民生任务,将城镇就业困难人群再就业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健全体系、创新举措、精准发力。2020年,全市378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依托援助基地 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1月25日,记者走进壹街区杜鹃园。小区绿化带里,物管公司绿化组工人高俊正忙着修枝。今年52岁的高俊住在离杜鹃园不远的牡丹园。2018年,企业改制后高俊下岗待业。年龄偏大、学历不高、技能单一,曾让他的再就业之路走得异常艰辛。“那一年多时间,真的是人生最灰暗的阶段。没有工作,家里也矛盾频发。最后,我向社区求助,在就业局推荐下,新港物业吸纳了我。现在,我负责小区绿化,每月工资2000元,还有社保,解决了后顾之忧。”成立于2004年的四川省新港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范围横跨成都和阿坝州,在市就业局指导下,该企业主动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并为他们提供就近的工作场地和适合的就业岗位。“目前,公司吸纳就业困难人员33人,主要被安排在一些基础岗位,如保安、保洁等,工作区域按照就近原则给他们分配。”据该公司总经理王钧介绍,今年公司还将进一步吸纳更多就业困难人员,针对这一群体,增设管理岗位,加强上岗培训,在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加强援助力度 扶持就业困难人员创业

“有稳定收入,社保医保也能接上,老了也就有保障了。”见到记者,灌口街道伏龙社区居民潘建君激动地说道。离异多年的潘建君此前一直在市内某药房打工。2019年,她被诊断患上了坐骨神经痛、关节痛 。“药房的工作时间相对要久一些,久坐会导致病情加重。没办法,我只能辞职。”辞职后的潘建君找到了持有催乳合格证的姐姐,开始学习催乳并逐渐上手。因为工作积极,潘建君有了不错的收入,生活逐渐好转。谁能料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潘建君的催乳工作全面告停,没了收入,潘建君瞬间失去了生活来源。“每月的社保和医保费都要交,那段时间我真的压力好大。”心急如焚的潘建君找到了属地社区和街道,说明自身情况、寻求帮助。灌口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了解到潘建君的特殊情况后,对其实施了“一对一”帮扶。“针对潘建君年龄偏大、身体有疾的情况,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在疫情期间多次通过电话、面对面与本人沟通,对就业政策进行介绍与解读,帮助她选择就地就近就业。”灌口街道工作人员蒲贞伊介绍道。2020年3月,潘建君在伏龙社区摆摊进行缝纫织补,实现了灵活就业,每月有了收入,还能申领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潘建君的生活稳定了下来。

完善服务体系 满足就业困难人员服务需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我市不断推进城镇就业困难人群再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市、镇街、社区三级就业援助机制,对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建立一年内推荐3次就业岗位和1次就业培训的“3+1”服务制度。积极宣传落实就业创业政策,组织技能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待业人员自主创业,落实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为巩固就业援助机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还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达到一定比例,为职工全员参保,且符合其他认定条件的用人单位认定为就业援助基地。目前,全市认定2家就业援助基地,共吸纳就业困难人员60余名。“我市已建立就业援助基地2个,基地每吸纳一位就业困难人员,可享受全额企业缴纳社保补贴和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补贴。”市就业局副局长黄海说道。而除了依托就业援助基地,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外,该局还不断加强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引导和扶持特殊困难群体创办小规模经济实体,切实帮助其实现创业并带动就业,确保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刘晓 文/贾晓明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真抓实干 埋头苦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