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立春后十来天,细心的你会发现大街小巷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不时有手举长竹竿的人从你身边走过。抬眼望去,那竹竿足有一丈多长,一束红色棉带子一头扎在竹竿顶端,另一头随意在竹竿底端绾一下或装入手提袋或被举竿的人单手抱在怀里。他们没有高声叫卖,只是默默地走着,偶尔瞟一眼过往的行人。那鲜艳的中国红随着他们的步履一浪一浪地映入你的眼帘。对了,心有灵犀的你不禁猛然想起二月春风里的雨水节气来临了!孝顺的你决定这天回娘家为父母送节,接寿。
是的,这是雨水节川西平原的习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雨水节这天女儿要回娘家为母亲接寿,女婿要给岳父岳母送“罐罐肉”这一习俗了。我七岁那年,幺爹结婚不久就到雨水节了,爷爷奶奶去世得早,父母一手将幺爹供养成人,直至结婚后仍然和我们住在一起,他的人情客往全由长嫂为母的母亲操办。雨水节前一天,母亲就准备了猪蹄膀、海带、白豆,还特意买了个砂罐、两把竹椅子和红色棉带子。母亲把炖好的猪蹄膀等装入砂罐,用红纸封了口,在罐颈部拴上红棉带,还郑重地插上一枝吊兰。两把竹椅子也分别拴上红棉带。另外还准备了两根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交给幺妈,并特别叮嘱她一进家门就把两根红棉带拴在父母的腰上。我好奇地问母亲为啥要拴红带带,母亲说这叫为父母接寿,就是祝福老人家长命百岁。送“罐罐肉”表示报答老人家辛苦养育女儿之恩。椅子代表四平八稳,就是祝福他们平平安安。红带带一丈二尺长代表一年十二个月,有年年平安、月月红的意思。幺爹送节回家后喜滋滋地带回了他岳父岳母送的雨伞,还说表示他今后遇到什么事都有遮风挡雨的地方。
而今,我也早已成家、为人之母,每年的雨水节我们都会按照传统习俗为辛劳一生的父母送去祝福。
雨水节这天,民间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 “撞拜寄”,也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拉保保”,有的地方还有盛大而隆重的“保保节”。然而令我最为感动的还是“接寿”这一习俗了。当我们将亲手煨好的香浓的罐罐肉恭敬地端给父母,再亲手将那寓意深刻的红棉带为父母拴上,那深情的一刻足以令父母欣慰而满足。当我们自然地做这一切时,中华千年的孝文化也被朴素而淋漓地践行和表达。(高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