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奔腾不息的岷江水,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动情地写道:“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她滋润大地、濡养生灵,带来两岸的繁华,孕育厚重的文化。作为都江堰水务人,既要担当起成都平原水源涵养地的责任,又要承担起让一江碧水绵延后世、惠泽群众的重担。“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绘就了蓝图,明确了目标,我们水务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征程。”近日,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游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说:“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鲜明主线,全面对标中央、四川省、成都市规划建议,坚持站位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水务人将遵循‘按照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理念,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系统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水务‘十四五’规划思路。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记者:对于都江堰这座因水而兴、以水为魂的城市,水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请简单介绍我市水务工作的“十四五”工作思路。
游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立足本职工作,在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水务工作十分重要。简要来讲,目前我们主要有5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建立安全、可靠、完善的防汛体系。提标“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在“十四五”期间对新建设水利工程城区按50-200年标准设计建设、农村按20-50年标准设计建设,对重要山溪河道基本消除安全隐患,消除金马河河势影响,消除农商文旅体高度聚集区的内涝影响。
第二,建设节约、高效、合理的水资源体系。力争2023年底建成县域节水型社会,用科技手段对开发企业抽取地下水进行严控,农田水利用系数有所提高。
第三,建设健康、和谐、持续的水生态体系。依托都江堰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加快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强化水土保持,保障河湖生态水量,规划建设覆盖精华灌区的蓝网体系,构建“绿道蓝网、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公园城市生态格局,到2025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60%,再培育20个水美乡村,对生态涵养较好的排水沟进行景观提升。
第四,建设水清、岸美、宜居的水环境体系。全面发展我市水网净治,积极推进供排水一体化管理,持续提升城乡污水处理率,联动市农业农村局等强化农田合理用药、临渠农家乐管控。拟实施西区水厂三期建设、自备水源建设、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农村污水治理等工程。结合蓝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绕林盘、水绕楼肆的美丽景象,推动水利渠系灌溉从传统农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第五,建设多样、自信、繁荣的水文化体系。都江堰水文化底蕴厚重,是巴蜀文明、天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期间将保护、传承、弘扬都江堰水文化作为重要目标和任务,拟实施都江堰市水利博物馆建设。
记者:水务工作涵盖面广、涉及面多,我们近期有哪些工作着力点?
游强:我们将统筹抓好“水润蓝网”、防汛减灾、水利工程建设、砂石资源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奋力推动水务高质量发展。
第一,启动“十四五”水务综合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水务综合规划,着重从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水生态、水安全五方面系统编制2020-2025水务发展目标和长远规划。
第二,加快重大涉水项目建设。启动“蓝网项目”整体设计及核心起步区水系摸底调查;加快推进李家岩水库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金马河二号闸坝投入运营。
第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灌溉渠系水毁修复整治工程,开展5个“水美乡村”创建工作;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公里;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行闸门制口现代化改造。
第四,优化健全供排水保障体系。加快开展西区水厂三期、北区水厂建设,完成3家私营水厂整合收购;完成城区2.5环内排水体系改造工程,启动全域供排水系统提升工程;完成蒲阳等5座污水处理厂扩容及张家湾等3座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病害治理,实现20户以上农聚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完成全市排水设施的整体移交管理。
第五,持续提升防汛减灾能力。健全完善防汛减灾工作机制,提升山洪预警和抗洪应对能力;完成金马河水毁堤防修复工程,实施金马河堤防综合整治4公里,完成汛前山溪河隐患整治44处,启动白沙河综合治理工程。
第六,扎实抓好河长制工作。深入推进“河长制”,强化水域岸线管理;持续推进沱江、锦江、金马河三大流域水生态治理,深化“河长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持续推进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检察联盟建设,强化水环境污染防治联动治理。
第七,加强水利资源规范管理。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取用水监管,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地下水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节水型小区,学校,医院等节水载体建设;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和超计划加价累进制度;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加强节水宣传。
第八,加强水政执法监督管理。持续开展“联合利剑行动”,严格砂石资源管控;持续加强“铁腕治砂十条”的宣传;探索建立砂石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强化砂石资源规范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河道“清四乱”行动,严厉查处涉河违法建设行为,重点对违规违法占用国家资源挤占水生态空间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实施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