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3/02/009284.html

等待处理…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点击量:54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举措。为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市一直以来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综合治理,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持良好势头。自“十二五”以来,我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74万亩,不仅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2019年以来,粮食产量保持在10万吨以上并逐年增长。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不误春耕与生产

2月22日,在位于聚源镇三坝社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数台机械正在有序作业,远远望去,道路、沟渠、田块平整划一,呈现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景象。

“我们要提高效率,务必赶在3月底前把平整好的土地交到农民手上,不误春耕生产。”这是近两个月来,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科科长朱鑫与同事说得最多的话,在他们心里,只要能抢在早稻种植前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再苦再累都值得。

据悉,聚源镇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0年12月启动,实施范围包括该镇大合社区、三坝社区、崇义社区和界牌社区,拟建高标准农田面积为1.2万亩。为提高工作效率,市农业农村局特成立都江堰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强化保障,助力统筹部署见实效;对标对表,确保项目推进成效显著;革新模式,开创多方协作新格局;提高认识,确保干部群众思想“一盘棋”等措施推进项目实施,力争3月底前保质、保量、保效全面完成。

有效提高农田生产能力 让群众增产增收

据朱鑫介绍,目前,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构建生态沟渠、道路和塘堰湿地系统。仅在2017年度、2018年度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就已基本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需要,达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规划目标,逐步实现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和设施用地网“七网”配套;2019年度项目区天马镇粮食生产总量达17901吨,产量领先周边地区,全面提高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了高产稳产优质粮油、水果、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聚源镇片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左右,耕作道路和灌溉沟渠已基本完善,机械正在抓紧时间开展田型调整,预计三月底将全面完成项目建设,确保不误春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使我们的农田集中连片,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目的,有效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朱鑫说。

看着昔日东一块西一块、分散的小田被整合成大田,坡田变成了平田,宽敞的机耕道、水渠出现在田间地头,想着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可以直接开到田地里,聚源镇三坝社区居民陈春财心里就乐开了花。他说:“看着高标准农田一天天就要建好,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以后种田更方便了,粮食产量增加、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优化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促建机制,围绕建设都江堰精华灌区康养产业功能区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科学谋划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坚持“集中连片、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建设理念,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并深入分析,提炼工作经验和创新办法,力争在集中连片、规模生产上有所突破,逐步构建完善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上一条:成都向西的幸福生活 都江堰迈入“新地铁”时代
下一条: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筹备工作会
分享到

© 2018-2021 都江堰报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