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们既希望在青山绿水中畅快地生活,又离不开大城市中生活的便利;既想清静,又离不开繁华;既向往桃源,却又怕耐不住寂寞。但在都江堰市,人们却可以轻易地两者兼得。如今,乘坐成灌高铁,只需出示移动终端的“天府通”APP支付二维码,或是经实名认证的“天府通”卡,即可开闸进出站,无需再刷身份证验票,而且高峰时段发车间隔控制在10分钟内,基本实现随到随走。
无障碍通行的交通红利让更多的外地人汇聚到这里,只需轻刷“天府通”,便能享受清新的空气、旖旎的美景,还能享受“新地铁”时代中方方面面的生活便利。
青城山下的健康生活
赵先生是常住在青城山下的外地人之一,至今已有十来年,他说:“刚到这边住时,儿女们都劝我,说我年纪大了,难免有个三病两痛,还是住在大城市看病方便!”赵先生当时说了一大堆理由,譬如空气好,譬如有了成灌高铁,交通也方便。儿女们生气了,“空气再好,但关键时候救不了命!”如今,赵先生的儿女再不为他看病的事担心,有个头疼脑热去附近的卫生院,价格便宜,不用排队,医生态度好,关键还能治病!赵先生说:“这几年我掌握了一个窍门,去卫生院看病,居然比自己到药店买药还便宜不少!”
近年来,我市着力建设以3家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27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枢纽,184家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大医共体,推进远程会诊、集中阅片、心电图会诊、B超会诊等六大中心建设;以沿江、青城山、龙池、聚源为试点实施区域中心卫生院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在石羊镇七里诗乡、青城山镇问花村建成“林盘诊所”“讲医堂”“健康直播间”,进一步促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群众和游客满意度。记者到问花村采访时,一位当地农民自豪地说:“我们这里不仅风景好,空气好,看病也方便,在林盘诊所里坐诊的,那可全都是名医!”
去年,市人民医院、市妇保院二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启动了市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医共体、家庭医生签约、远程会诊、诊间支付等信息系统提档升级,全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达到四级甲等水平。
我市的医院等级也在不断提升,市人民医院建成三甲医院,市妇保院完成三乙复审,推进青城山、沿江卫生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方面,全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66万余人,建档率95.76%,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78.99%,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5.76%,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成立家庭医生团队107支,签约296717人,签约率42.26%,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81.20%,全面实现网络签约和电子化签约。
青城山下,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赵先生说:“老年人的健身活动特别多,我就参加了太极拳、钓鱼、门球和坝坝舞,感觉浑身有劲,退休了像是比上班还忙!”2020年,我市开展了第25届全民健身跑、第35届元旦越野赛、首届社区运动节等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98场次。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开放人数达60万人次。
都江之畔的美丽校园
2020年9月,位于青城山下的万汇国际学府正式开学。在借山为“屏”的水墨校园里,有青砖、灰瓦、白墙的徽派风格教学楼,银杏、柳树、樱花环绕,真正实现了“让孩子在诗画田园中读书”的梦想。有不少居住在成都市区的人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读书,赵先生的孙子也在其中。赵先生说:“对青城山下这片土地有了感情,十年前我退休了来这里养老,如今孙子到了入学年龄,又到这里来求学!”随着坐成灌高铁可刷“天府通”,赵先生一家人更加便捷地穿梭于成都市区与青城山之间,开启了幸福的“同城生活”。
赵先生孙子就读的万汇国际学府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高中的K12全龄段。一体化教育场景,更是打通了全球顶尖教育资源平台。融入芬兰教育理念是万汇国际学府有别于国内其他K12学校的特点之一,构建出以中国教育内容为根,以芬兰教育方式为形,以培育具有“中华根脉、全球胜任”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万汇课程框架。家住芒城社区的一位村民说:“以前,我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现在,外面的孩子都到我们这儿来念书!”
据了解,我市有都江堰中学、塔子坝中学、李冰中学、北街小学、团结小学、都江堰市幼儿园、中信幼儿园等本土名校,引进了树德中学、泡桐树小学、龙江路小学、成都市第三幼儿园等名校(园)领办我市公办学校,引进了嘉祥、领川、万汇等民办名校,以及望子成龙教育集团领办玉垒中学,培育本土名校与引进名校相结合,形成了本土名校与引进名校共进共荣、共建共生的良好格局。近年来,建成“成都市新优质学校”15所,都江堰中学、青城山高中分别新晋为四川省一级和二级示范性高中。
截至2020年,我市有四川省名师工作坊2个,成都市工作室1个,都江堰市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0个,成都市教师(校长)发展基地校(园)5所,有四川省特级教师8人,成都市特级教师7人,成都市特级校长2人,成都市管理带头人1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0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3人,区域教师整体专业水平不断提升,5年来,市委市政府共表扬名师名校(园)长500人次。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向往是教育人在新时代矢志不渝的追求,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是教育人服务城市助力城市发展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努力实现名师辈出、名校倍增,为都江堰绘就幸福美好生活新画卷增光添彩。”
“三遗”之城的浓浓书香
赵先生退休前曾是成都一所知名学校的教师,平时喜欢阅读。在都江堰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三遗”之城,有浓浓的阅读氛围,也从来不缺乏文化活动。赵先生说,空闲的时候希望到处逛逛,可能在街头发现一家装潢别致的书店,可能在商场发现一家品位高雅的书吧,可能在一家单位里发现阅读书架,可能在虹口深山中发现时尚书店;可以在颐湖旁的图书馆里徜徉书海,也可以在融创茂内的钟书阁里摊开书本。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为赵先生的出行带来了便捷。他说,这里公交网络覆盖面广、公交车准点率高。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还将全面推行公交车“天府通”刷卡设备安装升级工作,预计2021年6月底前全面实现全市484台公交车“天府通”一卡通刷。未来五年,我市市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实现主要景区景点全覆盖,通勤时段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城市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1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5至8公里合理范围,2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0%,公交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以内。
在这座城市,经常会举办各种读书活动,有签售会、分享会、朗读会,打开广播,你会听到都江堰广播电台推出的《935朗读者》节目,众多活动也通过网络直播与市民、游客分享现场盛况。“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作为一个爱书的人,赵先生很容易找到知音。
据统计,市图书馆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持证读者达13000余人,年平均到馆人数约18万人次。2020年,《小康》杂志社联合面向中国县域基层行政单位,开创“百县榜单工程”,发布“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榜单。在这份有着浓浓书香的榜单上,都江堰位列47名。这份榜单实行全频视界测评,设置四项加权指标,以网络大数据、县域专题调研、社会公众态度和专家评审进行加权综合测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赵先生说:“都江堰市的书店密度,应该在全国名列前茅!”
“我们来到都江堰市,很多时候是为了参加这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成都市宏达大厦工作的年轻人小刘这样说道。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节会活动未能如期举办,在这种情况下,都江堰市仍成功举办第19届中国围棋西南棋王赛、承办中国职工足球赛决赛,高水平策划举办中国短道汽车拉力赛、熊猫超级山径赛。此外,虹口国际漂流节暨国际漂流大赛被评为2020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我市获评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据了解,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市文化馆实现了365天免费开放,推出舞蹈类、声乐类、美术书法类等21门免费课程,共计50个班次1000个课时,开展“民俗闹春”“音乐消夏”“古堰春晓”“流水的声音”等文艺活动。
成都市域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一期工程投用,坐成灌高铁刷“天府通”,我市正式迈入了“新地铁”时代。快速流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再次加速我市与成都中心城区的“同城效应”,而随着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提升,不仅游客更加便利,市民也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红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正以高铁的速度奔向幸福生活。(本报记者 宋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