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牢固的基础设施打造安全防线,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我市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2018年“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都江堰市委政法委紧紧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把“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作为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不断撬动居民、物业、社区、镇街和各部门参与小区治理,让全市各个小区逐步实现“环境整洁、治安可控、管理高效、群众满意”的目标。
智慧化改造 让小区充满安全感
日前,记者来到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外北馨居小区,只见小区门口人脸识别系统、车辆识别系统安装齐全,居民和车辆都有序地进出小区。走进小区后,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也让记者眼前一亮。
居民范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小区可不是这样,院里的车辆随意停放,卫生也很差,更别说这些智能系统的安装了,小区可谓是又脏又乱,毫无安全幸福可言!”据介绍,外北馨居是灾后组合重建小区,共有65户140余位居民居住在此,由原址重建户、棚改搬迁户等组成,人员结构复杂,居民诉求多样,矛盾纠纷突出。改造前小区常出现消防通道被堵、进出人员身份不明等现象,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让居民们苦不堪言。
在接到居民的诉求之后,灌口街道办联合蒲阳路社区,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坝坝会等形式,进一步了解居民关于安全防范、居住环境等需求,确定了改造方案和侧重点。“我们根据该小区的弱点,于2020年10月开始进行改造,为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和车辆识别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动住户参与到小区的环境改造中。小区治理质效得到提升,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真正实现了技防、物防、消防、用电安全等智慧管理。”蒲阳路社区党委书记唐骏告诉记者。
外北馨居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焕然一新,受到了小区居民们的一致好评,居民们也表示愿意与社区共同将小区打造得更加美丽。居民王宇明告诉记者:“小区有了今天的改变,离不开街道办、社区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小区现在非常智能化,大家住着也很安心、很幸福。”
2020年外北馨居被评为全市社区发展治理暨智慧平安示范五星级小区,成为我市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项目示范点之一。
物联网建设 老旧小区品质显著提升
蒲阳路166号小区原名水电十局上基地家属区,位于灌口街道建兴社区,始建于1965年,共居住644户1520人,其中流动人口380人。据居民田利均介绍,该小区属于老旧院落,改造之前经常出现小区居民财物被盗、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现象,居民们的首要心愿就是希望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社区与居民进行协商,决定首先更换物业公司。2019年12月新的物业公司进驻后,对小区进行了整改,上述现象得到了改善。2020年,我市持续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灌口街道和建兴社区结合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建设,将该小区作为2020年灌口街道“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点位,由社区组织召开院坝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争取得到物业公司和居民的支持及响应。小区物业公司决定出资4万余元,完成“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任务。“我们在小区新建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和车辆道闸抓拍系统各1套,还在小区重要地段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16个。”物业公司总经理王伟告诉记者。
此外,该小区还积极探索物联网试点建设,目前已建成LORA基站、井盖监测器、燃气泄漏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等物联网设备,初步实现了远程监测、智能管控、节能降耗的成效。
说起现在的小区,田利均表示,通过“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小区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小区更加安全,居民出入更加方便,物业管理更加规范,小区治理更加智慧,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有了显著提高。
智慧+平安 探索小区治理 “都江堰样本”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工作。按照“党政主导、政法牵头、社治统筹、公安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委组织部、市委社治委、市公安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和各镇街,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激活平安细胞、细化治理单元,狠抓“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充分利用、挖掘“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成效,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都江堰样本”。
据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负责人介绍,全市“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经过3年来持续不断全面推进,已累计建成“智慧平安小区”255个,效果十分明显。“现在全市的‘入盗警情’大幅下降,取得了人口管理精准全面、安防水平显著提升、房屋管理科学有序、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的预期成效。”该负责人如是说。
2021年,我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持续全面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到今年年底新建100个“智慧平安小区”,让群众获得更多安全感、幸福感。(本报记者 沙维玮 乐盈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