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3/30/009426.html

等待处理…

为城市“动脉”把关
守护供水“生命线”

——小记岷江水务集团
城区供水城管网所所长朱明富

点击量:44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一根听音杆,一瓶喷漆,一个钩子,就是他“行走江湖”20余年的全部装备。

20年专注提升听漏技术,从“常出错”到“零误差”,他勤学苦练只为城市“动脉”把好关,守护供水“生命线”。特殊时期连续奋战,日夜颠倒与家人生活不在一条时间线,他的工作鲜为人知,但仍默默奉献,只为让老百姓放心用水吃水。他就是“听漏人”、岷江水务集团城区供水城管网所所长朱明富。

以朱明富为首的听漏工,就像是城市供水系统的医生,昼伏夜出,每天走遍都江堰市各个角落,为供水系统把脉。从业至今,朱明富已为整座城市检查漏点上万个,节约水资源上亿立方米,最大限度保障珍贵的水资源不被浪费。

20年经验 练就“听漏”绝活

朱明富,52岁,岷江水务集团城区供水管网所所长。从事供水管道维修、巡查工作已二十几年的他,凭借着自己多年的供水管网维修经验,成为了都江堰市城区供水管网所“最牛听漏人”。都江堰市区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和同事的足迹。

“听漏” 到底是个啥本事呢?朱明富打了个比方说:“在我们的脚下,密密麻麻的各类管道就像一座地下城,同路面上的城市一样,每天都车水马龙、忙忙碌碌,其中的供水管线好比人体的血管,‘听漏’就是给管道号脉问诊,能听到水声不稀奇,能定位准确漏点才是真本领。”

提到是如何练就的本事,朱明富说得最多的就是“总结经验”。朱明富1999年来到自来水公司工作,就接触到了听漏设备,最开始也把握不好,经常会把漏点的位置判断错,施工队挖出来都不冒水,浪费了人工,也浪费了时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经有一次他确实听到了漏水的声音,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再加上“听诊”时间不佳,盲目自信地作好了标记后通知施工队伍来维修作业,结果“漏点”离标记点隔了好几米,误差极大,本来只需要做个“微创手术”,结果变成了“开膛破肚”。虽然没人责备他,但看到大家白白辛苦劳作,还造成了施工经费的损失,那种自责难以名状。自此以后,朱明富在可疑的“患处”都要反反复复听上好几遍,直到找出那个最准确的位置为止。朱明富说:“想要掌握这个技能就得在犯错的时候,多总结、多思考,为啥挖开没有漏水,为啥声音是这个样子的,带着这样的想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本领。如今,每次准确检查到漏点,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享受。”

影响漏点位置判断的因素有很多,这就加大了准确判断位置的难度。噪音、管道拐弯、管道直径变化、管道材质等因素都会影响水流声音的大小,因此声音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都江堰市区地下的管道走向,每条管道是什么材质,朱明富一清二楚,这就可以给他的判断带来极大帮助。比如铁质管道,七八十米外就能听见漏水声,并且声音比较清脆,塑料的大概是二三十米,水声比较闷。

昼伏夜出 凌晨“听漏”是常事

每个月,朱明富都会和搭档在自己负责的3至5万人的住宅区面积内巡查一遍。说起第一次准确判断漏点,朱明富记忆犹新,“大概是2005年,我跟同事两个人在青城桥头奎光路找漏点,凌晨人家都拉菜来卖了,我们还没有弄完,同事的老婆还打电话问他一整晚去哪里了。当时摆摊卖菜的农户们对我们的工作也充满了好奇。我们简单解释后,他们也积极配合,尽量保持最低音量,我和同事就继续挪步、细听,再挪步、再细听……最后终于在天亮之前搞定了,而且非常准确。那时候我就开始慢慢摸到一些门道,有的漏水处听上去像开水翻滚的声音,有的则似浴缸放水的声音,经过反复听漏、对比、推敲,寻找声音之间细微的差别,再往后,我的误差就越来越小了。”

探漏工作几乎是全天制在进行,因为供水管网遍布城镇和乡镇的大街小巷,为避免给广大市民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扰,朱明富白天探漏人迹稀少的地方,深夜才检测街道、小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如果遇到车流量大的管道漏水,朱明富就会选择凌晨三四点去,那时候安静,误差最小。现在,朱明富标识的漏水点和实际漏水点基本做到了零误差,新进的同事都会向朱师傅请教“绝活”。面对公司里年轻的同事,朱明富总是乐于分享:“听漏,有时需要技术,但更多时候依靠的是经验和直觉。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当施工队挖开路面后,发现漏点与自己的判断完全一致。运气好一天能找到几个漏点,运气差有时一天都白忙。听漏需要安静的环境,越是夜深人静,探漏准确度越高。”他有时也会打趣道:“其实没有收获最好,这样值班抢修的兄弟们就可以睡一个囫囵觉了。”

快速“听诊” 为全市节约近百万立方自来水

自都江堰全市水务整合后,岷江水务集团承担起全市的供水任务,供水区域配套主干管网约617千米,服务范围覆盖整个主城区和平坝乡镇。为切实保障全市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降低百姓用水压力,朱明富和同事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供水区域范围内管网进行全面“听诊”,寻找“病根”,消除“病害”。

2020年11月的一天,朱明富和同事带着“家伙”出发至九寨花苑小区。朱明富两只手扶着1.5米长的听音杆,每走两步就停下来,将耳朵对准杆上的听筒,最后在一个水表箱旁停下了脚步,用喷漆在地上画了个标志,施工队员敲开了地面,立马就看到一股股水在向外冒。朱明富说:“这个水量一个小时差不多要流四五十方,还好发现及时,如果不赶紧检修,可能会影响旁边整栋楼的供水,还可能会淹了路面。”

有时朱明富要将窨井盖撬开探漏,由于路人的踩踏、生锈、积泥等原因,要撬开井盖并不容易,有的甚至需要两个人一起使力,揭开井盖的瞬间,随之而来的是逃窜的老鼠和扑鼻而来的异味,而朱明富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听完漏后再合上井盖……这样的动作不知道重复做了多少次。一天下来,朱明富的“微信步数”每天至少5公里以上,把既定目标完成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在夜色中回家。

每天朱明富还会在现场和同事们互相切磋、总结经验,他说,这个工作非常有意义而且责任重大,定位不准确会造成施工经费的损失,探漏又是整个管道维护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管网维修必须要有探漏人才能节能增效,对症施药不仅能迅速解决老百姓用水困难的问题,而且能为整座城市节省大量宝贵的自来水,减轻供水企业制水成本。

目前,判断漏点更专业的仪器还有听漏仪、相关仪、巡管仪等,但朱明富还是一直选择用听音杆。“那些高科技要求没有噪音,在市区基本不可能,听音杆虽然是最原始的,但它的准确性和效率是最高的。”朱明富说,“现在我们供水区域内安装了28个在线压力流量检测仪,它会实时将压力传输到平台上,我们能根据压力的变化来判断管网有没有漏点,但是这个数据只能给我们一个参考值,不能最终定位,最后一步还是需要我们去现场听。”

防疫期间,朱明富和同事们共累计探测管网漏点近100处,探测准确度高达100%,极大地改善了全市供水压力,降低厂区出水流量,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了供水服务能力,让广大群众在疫情期间能够放心吃水、用水。同事问他:“这一年来日夜颠倒,累吗?”他说:“累啊,跟家里人的生活轨迹都不在一条时间线上。但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既然我做了这一行,那就要把它做好。”

据了解,2020年,以朱明富为首的5名听漏工作者在全市已检查出地下管漏共计上百处,为全市节约自来水高达近百万立方。(郭登越)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纳税服务质效再提升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