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成都平原灌县(今都江堰市)金马场一带,常常会看到一群男女少年,他们唱着校歌,行进街头,宣传民众,他们是灌县县立第三小学的学生。灌县县立第三小学当地人叫它金马小学,因为它地处金马。这所学校和一般的学校不一样,虽然它处在国民党灌县当局的统治区内,又为国民党灌县当局所办,但它的教师大多数是进步青年和共产党员;它的校徽标志着红色的希望;它的校歌是火的迸发,红色的奋进;它的环境是进步的氛围,红色的熏陶;它的活动是宣传民众,孕育红色的风暴;它的学生后来有不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人们把这所学校叫做“红色小学”。
灌县县立第三小学的前身是灌县职业学校。灌县职业学校校址最初在县城内。灌县党组织创建前,职业学校是进步青年活动的据点,学校进步活动非常活跃。灌县党组织创建后,职业学校成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联络中心。1929年春,灌县职业学校迁到金马,改为灌县县立第三小学。
为了工作的开展和便于领导,中共灌县特别支部将随学校去金马的党员和不能随学校去金马的党员编为金马小学党小组和城关党小组两个党小组。金马小学党小组由王用全负责。党组织同志在金马小学的工作是乘势引导,提高师生对革命的认知,创建学校的革命氛围。在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策划方面,为学校提供建议,配合校长打造学校。1929年秋季开学,中共四川省委派胡俊辉、王俊超、王治平到灌县协助党组织工作,为了把这所学校开辟成党在农村的活动据点,王俊超被安排在金马小学,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组织工作。党组织在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嗣后,建立了金马小学支部,党员有王用全、蒋澄中、付于天、胡伯康、王俊超等。王用全任支部书记。
金马小学时任校长叫曾达经,是一位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该校在灌县教育界最先冲破封建思想樊笼,率先在灌县地区农村招收女孩子入学,实行男女学生合校学习。每周六的学生演讲会上,教师还有目的地培养女同学登台讲演,男同学能做的事尽量培养女同学也去做,从实践中教育大家男女平等。学校办墙报,稿子是教师和学生写的,有国内外消息、诗歌、故事、感想。女学生干玉梅还写了一篇《逃婚记》在墙报上登载。文章控诉了封建婚姻的罪恶,鞭笞了反动的封建礼教,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往自由平等,向往未来。后来这位女同学到山西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在党组织的策划下,学校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演讲,排着队唱《国民革命歌》。同时,他们也教群众唱,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学生向群众演讲日本人枪杀上海工人顾正红事件和五卅惨案;宣传什么是帝国主义,提倡民主平等,反对妇女缠足;提倡妇女读书学文化,反对封建婚姻。学校很受群众欢迎,远远近近的家长都愿把自己的子女送去金马小学念书。学生来了之后也不愿离去,他们觉得这所学校处处都充满生气,学生思想非常活跃。
学校建立了由党组织领导下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会”,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管理能力。学校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革命教育,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革命思想的熏陶和党组织同志的培养教育下,从这所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后来不少加入了党的组织,如肖章銮、陈席儒、干玉梅等。
金马小学在学生家长和群众中的影响愈来愈大,他们称金马小学是红色学校。在党组织同志的努力工作和培育下,金马小学已成为当时党组织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大本营。
(市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