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在家门口就能上到优质的学校,是每个家庭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景。近年来,为切实办好家门口学校,让都江堰市的孩子不再为求学远赴他乡,家长不再为子女教育两地奔波,市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实行目标管理、改革考评机制,打出了一套“锐意改革与创新、推进均衡与公平、提升内涵与质量”的“组合拳”,努力推动都江堰市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通过努力,成绩斐然。都江堰中学、青城山高级中学分别跻身四川省一级、二级示范高中,成都树德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实现精品化,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军营文化特色突出,15所中小学跻身“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行列,引进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树德中学、龙江路小学和成都市第三幼儿园领办我市公办学校……属于都江堰市的“家门口好学校”渐入佳境。目前,都江堰市已有公办幼儿园和中小学69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8.1%,高考普通类本科上线人数5年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为一展我市家门口好学校风采,本报自本期起将陆续推出“走进家门口好学校”专题,带领读者实地感受好学校教学特色,零距离接触好学校校园文化。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创建于1958年,位于江安河东路下段,占地面积90余亩,现有学生1700余人。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塔高树德,坝阔学远”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品质。经过多年积淀,该校已逐渐形成“制度为根、人文为本、文化为魂”管理模式,是一所“融人情、尊人性、塑人格、育人才”的都江堰市名校,也是都江堰市名副其实的“家门口好学校”。
突破传统思维 激活教学动力
4月7日,记者走进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荣誉墙,“加拿大BC省特色课程实验基地”“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一块块金字招牌映照出属于这所学校的荣誉与自信。
因正值上课时间,校园里格外安静,只偶尔听到隐约的读书声。“Let's Save the Elephants……”此时,初一·3班正在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老师黄骁帆一口流利的英语吸引着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生动的讲解,知识点深入浅出的剖析,清晰明了的PPT图解成为学生循序渐进掌握课本知识的关键所在,而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们积极举手回答,这样的频频互动更是让课堂氛围十分活跃。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很喜欢这样的英语课,学生赵鑫奥说:“黄老师的课生动有趣,他总能把文中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身临其境,加之辅以课外知识的带入,让我们举一反三,从而更能充分理解文中知识。”
创新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体系,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些正是源自学校大力倡导的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启发着我运用思维导图、PPT等多元教学方式,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孩子们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融入中国文化,让他们用英语将传统文化讲给世界听。”当谈及如何打造自成一体的智慧课堂时,黄骁帆如是说。
“这就是智慧课堂的魅力。”塔子坝中学副校长孙远林感叹道。据孙远林介绍,一直以来,塔中紧抓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江堰实验区建设这一契机,大力倡导智慧课堂,坚持“以学为本、少讲多练”的教学原则,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引导着教师创新教学。让教师重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以一个“引导者”“学习者”“研究者”“合作者”的姿态融合在课堂上、参与到学生中。“众所周知,教育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线,课堂则是教育主阵地。在诠释课程改革建设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奋斗目标。”孙远林说。
加强素质教育 彰显学生个性
打排球、跳健美操、踢足球、打乒乓球……午休时分,操场上满是各个社团忙碌的身影。刚打完排球的初二学生周铖宸高兴地说:“学校组织了各种社团丰富我们的课后生活,我个人又比较喜欢排球这项运动,所以就选择了排球社团。而且中考体育分数即将提高,加入社团既可以锻炼身体素质,又能让体育成绩有所突破,真是两全其美。”
原来,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塔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健体、会尚美、会协作、会劳动”学子为目标,立足实际,积极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正如塔子坝中学校长谷盛聪所说的:“建立学生社团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希望把琐碎的活动课程化、主题化和组织化,让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和张扬。”到目前为止,塔中一共建立了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合唱、手工、美术、科技、摄影等18个社团,每个社团有指导老师,有计划、有总结、有教案、有效果。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学校把德育活动分开放入了课程里,让原来无序的活动有了持续的生命力。
除此之外,依据教师特长和学生成长需要,塔中还开发了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并以“塔”课程为切入点,“塔人”合一为方向,创新开发了以“塔基、塔身、塔尖”为“一体”和“人情、人品、人文、人艺、人创、人才”融合为“六面”的“一体六面”校本课程,创作出《自然科创》《文史墨香》《运动与健康》等校本课程,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全面人才培养 家长更加放心
走进塔中文化长廊,飘香的翰墨、扬帆的艺海,让人耳目一新,艺术的美由一幅幅富含创意的“纽扣”图画和龙飞凤舞的书法呈现眼前。据谷盛聪介绍,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提高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塔中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余,积极开展促学生全面发展教学工作,并坚持四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让学生既有分数又有特长;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让老师既是高质量的缔造者,又是综合素养提高的培养者;有利于学校的品质发展,让学校质量高、特色亮;有利于家校的和谐发展,让学校教育辐射家庭、服务社会。“于是,基于传统文化新校园和教育的对外辐射,我们利用寒暑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创文一起走’为主题的亲子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带动家长一起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共同理解‘四改六治理’活动和垃圾分类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每个塔中学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参与社会行动,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服务整个城市’的目标。”谷盛聪说。
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方面,塔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也探索出一系列新时代人才教育路径。其中,利用“微田园”帮助学生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就是该校一大亮点。
“你把那边的草除一下。”“胡豆都开花了,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热火朝天的场景和对话,对塔中学子而言太熟悉了。为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收获,塔中师生在操场的一角创建了“微田园”。各班级分得“责任田”、定好“劳动日”,常态化开展劳动实践和种植计划。翻土、播种、浇水……从未体验过田间劳作的学生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谷盛聪认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只有识得土壤的燥热,才能更好领悟“粒粒皆辛苦”的深沉,也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全面的人才培养让家长更加放心将孩子交给学校,刚把孩子送入塔中近一年的家长张跃感触颇深地说:“孩子2020年9月份进校,很快就适应了初中生活。听他说学校几乎每天都有体育、音乐、美术等特色教育课,对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特别有益,他每天回来还常和我分享学校快乐生活的点滴,让我觉得他在这个学校学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全面发展。他在塔中学习特别省心,我非常放心。”
一直以来,提升学校品质,构建学校特色,争创家门口好学校,是塔中一直坚持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积极探寻,不断追求,永远在路上。”谷盛聪充满信心地表示。(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