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听经典歌曲,讲百年故事,悟思想伟力。5月8日,在都江堰精华灌区灌区映像展示区内,伴随着《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动人旋律,由成都市委组织部主办,都江堰市委组织部承办的“歌声中的党史”主题党课·云讲堂进行了正式录制。
一曲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几十年来,《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可谓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激荡着几代人的心扉。主题党课一开始,6位歌唱者走上舞台,倾情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用歌声真实反映了百姓感恩党、颂赞党,民心向党。
四川省直机关党校党建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张蔚和成都东软学院专任音乐教授刘华强带领现场80名党员一同走进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从歌曲词作者姚筱舟不同寻常的人生历程说起,将这首歌与雷锋的关系,这首歌当时是如何传唱开来,其背后蕴藏的党史故事一一进行剖析。
刘华强说,“《唱支山歌给党听》最早是作为电影《雷锋》的插曲而被观众熟知。雷锋的9本工作笔记和日记,有一页是雷锋1961年摘抄修改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诗歌。雷锋在杂志上读到署名作者焦萍的这首诗歌时流下了眼泪,诗中的每一句话都使这位受够了旧社会‘鞭子’的苦孩子心灵震颤。”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为什么能够拨动雷锋心底那根最激越的琴弦,让他读也落泪、唱也落泪?一篇日记,为什么能够迅速引起众多音乐人的共鸣,让他们相中谱曲、激情演绎?一支歌曲,为什么能得到亿万人认同,一夜之间唱遍大江南北?专家学者对歌曲背后的党史故事和雷锋精神展开了深层次的解读。“在我看来,‘我把党来比母亲’,这是一种朴素感情的流露,更是一种庄严承诺的宣告。雷锋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党和人民的,无论遇到怎样艰难复杂的情况,都‘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张蔚说道。
红色的故事一代代传颂,红色的精神扎根人心中。一首歌曲和它背后的党史故事让在场每一个人都从中感悟到了信仰力量,也在歌声中激发出奋斗热情。党课现场,老党员、年轻党员纷纷走到台前,分享自己对共产党人初心的理解,讲述自己是如何坚守入党初心。党员们更是齐声高唱《唱支山歌给党听》,用最真挚的歌声感谢伟大的党。参与这样一场特殊的主题党课,也让在场的党员们获益良多。“我们通过一首歌的故事,了解到了它背后的红色基因、红色历史,带给我们思想的感悟,接下来我们也会将这些感悟转化为工作力量和为人民服务的力量。”90后党员巫星说道。
记者了解到,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丰富讲党课和优秀党课展播活动载体,成都市委组织部启动了“歌声中的党史”主题党课·云讲堂工作,精选百首党史歌曲,融入百个新理念场景,打造百堂精品党课,创建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听、讲、谈、唱”形式,把音乐、党史和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场景融为一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积极投身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作为活动承办方之一,都江堰市委组织部也将陆续完成4堂“歌声中的党史”主题党课·云讲堂的录制工作。“我们还将把党史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融入七里诗乡景区、仰天窝广场等新理念场景,这些‘歌声中的党史’主题党课节目经审核后将陆续发布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蓉城先锋融媒体等平台进行云端展播。”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刘晓 王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