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6/04/009821.html

等待处理…

长寿老人陈学英: 新时代享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 缪英
点击量:86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作为都江堰市长寿老人,5月19日,天马镇金华社区6组兰字平家的小院里挤满了人,亲戚朋友、邻里乡亲都纷纷前来道贺,祝贺兰字平母亲陈学英117周岁寿辰。众星捧月中,陈学英切蛋糕、收红包,饭点时刻鞭炮齐鸣,衬托得这个农家院子好不热闹。问其长寿秘诀,老人说:“共产党政策好,子孙孝顺,自己心态好,所以延年益寿。”

“老神仙”耳聪目明

五月下旬的一个上午,记者前往金华社区,此时节正是川西坝子“大战红五月”的劳作时节,今年73岁的兰字平和74岁的老伴焦俊如正在家附近的田地里忙活着。“这两天油菜籽晒干了之后,又马上要栽秧子了。”记者跟随他们走进兰家小院。

117岁的陈学英老奶奶正端坐堂屋外的阶沿上闭目养神。

满头银发,神态安详,着一身大红对襟衫的老人招呼大家就坐。坐定之后,她向记者讲述其前几天过生日的情形,老人家思维清晰,语言流畅。真令人意想不到,如此高龄,竟耳聪目明,交流全无障碍。媳妇焦俊如告诉记者,因为老人家年龄大,状态好,所以她就给老人家送了一个“老神仙”的称号,平时也这么叫,把老人逗得乐呵呵的。

陈学英老家在玉堂凉水井,相传是因为大院子里有一口凉水井而得名。年轻时候,陈学英嫁到兰家,由于丈夫身患残疾,缺了一只胳膊无劳动力,陈学英便承担了所有重活。焦俊如介绍,“那时生产队搞深耕,半夜一两点就要起来干活,婆婆很能干,很多小伙子干活都赶不过她。我结婚以后,挑谷子、挑粪都赶不上她。”

岁月如梭,如今身高只有一米五的陈学英老人,话语不多,年轻时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一任岁月沧桑雕琢在脸上。老人脸上沟壑纵横,好似田埂的经线和纬线,编织成一张密实的网,需要仔细品读,才能读懂其中奥秘。

子孙孝顺心态平和

一百年风云变幻浓缩眼前。年轻时脾气也曾毛躁的老人,如今心态平和,能吃能睡,还能下地干活。说起长寿秘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其家族有长寿基因。

据兰字平讲,他的外婆即陈学英的母亲于105岁高寿离世。而今年73岁的兰字平,健康状况良好,他和老伴种有5亩地,4亩地的猕猴桃、1亩地的水稻。或许是常年劳作,又或许是身处良好的生态环境,夫妻俩身板挺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10岁左右。

陈学英老人至今保持着旧时的生活习惯,喝凉水、吃冷饭,用皂角洗头。孙女兰由群至今都记得,曾经家里点豆腐的豆膏水,老人家都不许倒掉,放置两三天已经微酸了,老人家还要拿来喝掉。或许是经过岁月的锤炼,老人的肠胃已锻炼成“钢铁肠胃”。如今,家人煮好的饭,晾冷了老人才吃,而且还爱吃水果。焦俊如说,很多水果她吃了肠胃都受不了,而老人家全然没事。猕猴桃成熟的时节,她一口气要吃三四个。老人如今身体硬朗,除了有风湿关节病之外,身体各器官功能都正常。

老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吃能睡、不为烦事所扰。性格较为粗犷的陈学英,如今依然保持了年轻时候的“任性”。想干活的时候不论日头有多毒,她都会下地干活;而累了想歇歇的时候,秧头打在田里也暂且不管它。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陈学英如今和儿子、儿媳生活在一起,两个孙女住在同一社区,经常回来看她。老人家的淡泊心性也给一家人带来了好传统。特别是儿媳焦俊如整天喜欢和老母亲讲笑话,把老人家逗得脸上乐开了花。平常无论去赶集、还是走亲戚,中午都会赶回家给老人做饭。在老人眼里,身体没毛病,家人和睦,子孙孝顺就是幸福生活。

如此长寿的老人家,政府也给予了很多关心。民政部门每月给600元生活补贴,社区工作人员逢年过节上门慰问送上小礼物,社区工作人员说,“每次上门来,都看到老人家在地里扯草草。”

在岁月的长河中,百年只是白驹过隙、弹指之间,可百岁老人陈学英却用朴实的生活智慧道出了都江堰作为长寿之乡的秘诀:那就是政策好、环境美、生活富、人民安。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市人民医院党委获“成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先进党组织”称号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