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6/08/009839.html

等待处理…

忆往昔峥嵘“税”月稠

点击量:53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写有一部性情而幽默的妙语集,名叫《杂纂》,品目分为数十种,其中“不快意”条下云:“钝刀切物。破帆使风。树阴遮景致。筑墙遮山。花时无酒。暑月背风排筵。”首当其冲的“钝刀切物”,就是后世成语“钝刀子割肉”的原型,比喻做事不能快速解决问题,让人感觉不痛快、不满意。

匆匆回想了一下,笔者从文煮字这么多年,好像还从未用过这个成语。己亥中秋前的一个桂花飘香的上午,笔者却从一位都江堰市税务局纳税服务股主任科员口中听到了“钝刀割肉”,恍惚间,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这位主任科员名叫乔建平,今年59岁,说来算是笔者的半个同行,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点东西。

他身形清癯,谈吐之间也散发着文人的那种剀切。

由于乔建平1979年即进入税务系统,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税收历程,笔者在市税务局会议室采访他时便开门见山,希望他讲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后的相关情况,这也刚好是《灌县税务志》(下限截止1981年12月)所阙如的部分。

那个年代,个体商户的税收工作开展起来,比企业的更难。

我问:怎么个难法?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

你知道钝刀割肉的那种感受不?

啊?笔者一怔,说:我想我能体会。

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来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交税,就像用钝刀子割肉,肯定是难以做到很爽快的。

对!

比如说当时的刀儿匠(四川话,指市场上卖肉的个体户),脾气火爆得很,我们如果一大早去收他们的税,就犯了忌讳,他们要么不给,要么就恶狠狠将钱摔在地上、扔在泥里。

此处,笔者插了一句:是的,生意人普遍忌讳一大早往外掏钱。

说句实话,那个时候,我们做个体征收,除了遭遇被扔钱这种侮辱行为,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不会吧?难道刀儿匠会举刀相向?

有时一不小心起了口角,真是会的。好在时代在发展,纳税人和收税人的素质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现在是越来越文明了。

回顾税收改革发展历程,从2004年启动增值税转型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从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到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从2016年个体户3万元起征到2018年改为10万元起征,从2017年增值税四档变三档到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制全面实施……都江堰税务人牢记为国聚财天职,税收收入从1994年的1.06亿元,陆续突破10亿、20亿、30亿、45亿大关,收入规模和质量连上新台阶,税收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70%以上,成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最大来源,也始终是都江堰全市改革发展的可靠财力支撑。

2016年4月,开始网上扣税。纳税人与收税人面对面的机率降到最低,但误会和冲突有时还是无可避免。

2018年8月底,一名个体纳税人拿着注销的表和证,气冲冲跑到税务局里来,声称要找局领导投诉。

乔建平见状,不急不躁地安抚纳税人,把他带到一边询问情况。原来,纳税人每月销售额3万元,核定的增值税额为900元,如果每月销售超过,扣款软件也只扣了900元。这就造成纳税人少交税款,还存在未申报记录,现在要注销登记,须申报补税不说,还将面临加收滞纳金的处罚。纳税人称卡上一直有钱,不扣税,是税务部门的问题,不是他的过错。

经过仔细核对纳税人的系统内相关数据,确定了少扣税款的技术原因,乔建平迅速制作出该户的注销清缴各种税款结算表,并电话联系申报大厅人员,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注销,最后终于让纳税人释怀满意而归……

在采访的过程中,笔者还从其他税务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了一位先进个人的一些事迹。

这人名叫廖洪清,比乔建平早一年进入税务系统。

“交通基本靠走,信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这句茶余饭后的老段子,可以一字不改,借来写照刚参加工作、刚满20岁的廖洪清的工作常态。

三十多年前的紫坪铺,还不像现在这般风景如画,不断有游客来垂钓、游玩,而是偏远、落后的代名词,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从城里骑自行车飞奔到税务所报到需要1个多小时,万丈豪情被崎岖山路不断蹉跎。

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村落分散,税法意识淡薄,夏季炎热难当,冬天寒冷难耐……惟其艰难,方显坚毅。四季轮回,廖洪清总是骑着自己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其它地方都响的“二八杠”,斜挎着装着税票的帆布包,在紫坪铺原始森林的山间小路上颇有点“千里走单骑”的孤寂。为了能保证税收收入按时足额入库,廖洪清常常要在几座大山间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地宣传税收政策,询问潜在税源。

那年征收砖瓦窑税款,如果在窑里找不到场主,廖洪清就“三顾茅庐”,每天都去,一直等到场主回来收到税为止;屠宰税还没有废除的时候,为了能征收到税款,廖洪清需要在头年的3、4月份走遍山里的售肉个体户,详细记录每家的猪仔数量,待到来年即将过春节的时候,再跑遍所有人家户,核对剩下的牲畜数量……十年以来,年年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他担任紫坪税务所副所长的那个夏天,在例行记录猪仔数量途中,乡里的屠夫说远处的山里还有人在出售猪肉,也应该缴纳屠宰税,除非他们缴了这笔钱,不然村子里的人明年都不会缴纳。

廖洪清听罢,意识到这是一个加强村民纳税意识的好机会,更是一个显示护税决心的好机会,但屠夫的话究竟是有根有据,还是为了不缴纳税款而想出来的“缓兵之计”,他却摸不准。下山之后,他找到村干部确认那片山里是不是真的有村民在屠宰、出售猪肉。然而该村干部却不敢确定,且婉言拒绝了带领他们深入大山的请求。

第二天早上7点,廖洪清就率领所里两位同事骑着自行车出发了。出发之前,廖洪清和同事们已经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崎岖的山路,燥热的天气,他们都能克服,但心中那一份对前路未知的疑惑和不确定却怎么也消除不尽。骑行近3个小时,终于抵达乡里,启程时的碎石路早已经变成了乡间的土路,现在土路也在慢慢消失,同事们开始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了:“算了嘛,不要上山了,就这样子回所上中午都赶不上吃饭了,现在都还不晓得山上是不是有屠户。”

“坚持一下,山上去看看,来都来了。我们这次不只是来确认村民的话,更是显示我们坚决护税的决心,要是真的有这户,我们怕远就不去,咋个给所里交代?咋个面对已经交了税的屠户的质问呢?”廖洪清劝说道。

一直走到了晌午,同事们饿得前胸贴后。出发的时候根本没有预料到会找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水的问题好解决,可以直接喝沟里或潭里的水,以前都这样,习惯了,但干粮的落实却实在不好办。回?还是不回?正在犹豫之时,对面山头冒出了袅袅炊烟。

“有人住!看样子离得不远,说的肯定是这家,爬上去!”说罢,廖洪清率先往有炊烟的地方走去,同事们见峰回路转,心中那份疑惑已荡然无存,即使不是屠户,起码也确认了这片山里还是有人住的。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山下看着并不远的烟火人家,似乎总也走不到。弃车步行找人家已经过去4个钟头,原本打算早点出门还可以赶上吃中饭,结果出来7个小时了,村民的家门都还没找到。廖洪清也猜到同事们有一肚子怨言,但工作上的默契让他们谁都没先开口。作为同事,他们都十分清楚廖洪清的为人,他平时就是有点希望就会坚持到底,工作上更是一贯坚持应收尽收,何况现在已经看到山上飘着的炊烟了,现在劝他原路折回,没戏。

“我们快上去,反正现在已经进山了,都饿得不行,早点到人家户,就算没有屠宰税收,也能吃口饭填填肚子。”三个人鼓起劲,又是一个小时的翻山越岭,这才来到村民家中。此时的廖洪清已然精疲力尽,两位同事索性一屁股坐在院子里不愿起来。

廖洪清拖着犹如灌了铅的双腿来到猪圈旁,圈中果然挤着三头大肥猪。村民一见税务干部已经找上门来,虽也明白这三人维护税收不流失的决心,但要白白交出9元税款,心里也不乐意。廖洪清明白屠户的心思,开始了苦口婆心的政策普及,终于将9块钱的屠宰税税票开到了村民手中。

“为了你这9块钱税款,我们仨早上7点就从所里出发了,整整8个小时啊!老乡,整点能吃的嘛,我们给钱。”

不久之后,三名税务干部跋山涉水8小时就为征收9块钱屠宰税的事迹在村里传开了。山上坎下、乡里村外的屠户们也都知道了廖洪清的犟脾气,也都服他这股执拗劲儿,知道该缴纳的税早缴晚缴早晚都得缴,也就不再躲躲藏藏、拉拉扯扯,一到时候就主动缴纳了。(林赶秋 (四川成都))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美丽的城 幸福的人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