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后,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危机四起,眼看蒋家王朝就要覆灭了。这时,他们更加残暴地镇压人民,作最后的垂死挣扎。
中共地下党组织针锋相对,进行“反饥饿、反内战、争自由、争民主”的大游行,“罢工、罢课”的斗争浪潮遍及国统区。在此情况下,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马锡録老师到灌县中学任教,开展学生运动。马锡録老师把黄炎培著的《延安归来》等进步革命书籍交与同学阅读,使灌县中学的陈开镛、王联相、尹大鹏等同学深受启发,深深地被延安精神所吸引。
1948年9月,灌中进步学生在学校钟楼旁的墙壁上贴出了以《自由学术研究会》命名的第一期壁报。不久,马锡録老师建议改成《茀蕾学会》(“茀蕾”二字是英文Free的谐音,这样不失‘自由’的含义,又有小草花蕾含苞待放的意思,不致惹人耳目,找来麻烦。)
从此,灌中校内诞生了第一个由中共灌县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学生组织。《茀蕾学会》的会员也由最初的王联相、陈开镛、尹大鹏、杨千太、王重耕、何伟光、方永璋、宋宇平等十几个人,一下发展到四十多人,成为校内开展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的主力军。
革命学生的行为刺痛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时任新东门保长的李季庚(袍哥大爷),派人通知《茀蕾》的编辑人员尹大鹏:“到灌县城防司令部去,罗英司令找他谈。”实际上是以拘押进行威胁,警告他不得再次从事这类活动。后经取保才释放回家。漫画《筛子》作者之一的周正福同学也被校方追查后被除名离校。
灌县中学《茀蕾学会》在中共灌县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下,于1949年下学期开学时,张大成老师亲自指导学会成员陈开镛竞选学生会主席获得成功,使国民党员彭玉元校长支持者落选。之后,《茀蕾学会》利用学生会的合法身份采取公开或隐蔽的两种方式,开展了驱逐童军教官蒋光华、陈克友面对面的斗争;揭露校长彭玉元贪污罪行;反对校方拖欠教师工资、克扣学生伙食费的“罢教、罢课”和“反霉米、争温饱”的斗争……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从此灌县中学《茀蕾学会》在中共灌县地下党组织直接领导下逐步走向成熟,把校内外的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从胜利走向胜利。
1949年12月9日,邓锡侯、刘文辉、潘文华起义。12月14日马锡録老师返灌,公开了自己的中共党员的身份。他要求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召集会员,发动群众,迎接解放。
很快,同学们以“灌县民主学联(筹)的名义,在灌县女中设立办公室,吸收中小学生参加,增加人员;成立宣传队,书写标语口号,教唱《团结就是力量》《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等革命歌曲。
解放军进城的那天,《茀蕾学会》的会员和人民群众在观凤楼两旁迎接解放军的到来。然后紧跟在解放军的后面,敲锣打鼓、跳秧歌、放鞭炮、呼口号,直到把解放军送到城里。
1950年元月4日,军代表(县委书记)张广钦到达灌县,住在上东街水利府(原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办事处)的三楼上。张广钦亲自为革命学生们安排了工作。尹大鹏被安排到秘书组,负责刻印《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灌县土匪恶霸简况和各种动态的新闻快报;陈国权到“灌县解运会”工作,负责了解协调各群团组织活动;王联相被安排为民主学联(筹)主席。他们还组织了几十个会员,以《灌县民主学联(筹)》和《茀蕾学会》的名义,到修河工地上去进行慰问。给他们唱歌、跳舞、打快板和散发《慰问信》等。
以后,这些会员中,蓝玉祥、曹世坤在征粮工作中壮烈牺牲;何宗铮、兰字远和王联相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陈国权、尹大鹏、王重耕、宋宇平、陈洪明、张俊福、兰字熙等参加地方行政、教育、商贸等部门工作;刘期祥、朱孝达等则继续深造。
会员们在斗争中煅炼自己,提高觉悟,增强战斗力,从而更加密切了师生关系:老师培育着学生,学生也保护着老师,为老师开展地下活动站岗放哨,为老师参加革命活动提供方便,彼此相互支持,亲密无间。以灌县中学爱国进步学生为主的正义、革命行动,代表了解放前后灌县青年学生运动的方向,是灌县青年学生运动不断深入向前的标志,它有力地支持了灌县的和平解放,有力地支持了灌县民主建设、土地改革、清匪反霸……谱写了灌县中学历史长河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市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