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党,我想对您说:从21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起,我就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你同行的45年来,我坚持做到了将私心放下,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未来的日子,我还会继续发挥余热,搞好院落治理工作。这是初心,更是使命。”
——殷昌琼
党员是优秀的代名词
殷昌琼出生在原蒲阳镇上游村一个普通农家。在她年少的记忆中,除了有干不完的农活儿与家务,还有对未来人生的期盼。“那时总感觉,村里凡是党员那都是说话有分量、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党员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想要成为优秀的人就要加入党组织,这是埋在殷昌琼心中的一颗种子。
到了上中学的年纪,种子破土而出,开始发芽。“学习很刻苦,思想上也很进步,所以我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了团支书。”因为在学校的出色表现,殷昌琼被组织推荐上了“党训班”,而后更是被推荐去到原温江农校深造。“那个年代,农村娃能读中专相当不容易。在校期间,我入党了。”殷昌琼至今记得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那年是1976年,她刚满21岁。
党教会我正直成长
完成中专阶段的学习后,殷昌琼回到蒲阳农科站工作。结婚后,她便回村开始负责妇女工作。“当时正赶上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白天得下地干活、挣工分,我就趁一早一晚挨家挨户去宣讲政策、做登记。自己的娃就背在背上一起出门。”尽管自己的工作是得罪人的差事,但殷昌琼从未想过退缩,“党员就是要迎难而上。当时还有人想找我开‘后门’,我断然拒绝,党员必须廉洁自律。”
2002年,殷昌琼被群众选为上游村村长。从年轻党员到村妇女主任,从村妇女主任到村长,再到如今的社区二支部书记,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为啥几十年了,群众依然信任我?因为我始终记得延安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殷昌琼坚守对党的赤诚忠心。
党的光辉照我前行
如今,殷昌琼和乡亲们早已从农村搬入了城里的拆迁安置小区槐苑集中居住。在她看来,槐苑配套完善、生活方便,但更需要建立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而这些都需要她这个党员继续为之努力。
院落环境整治,她带头来打扫;院落里的困难群体,她记挂着要去关心慰问;居民有家庭纠纷,她主动去调解;院落开展活动,她来组织、协调。院里大大小小的事务,总有殷昌琼在参与。“党走过的一百年里,最辛苦、最危险的地方总是有党员的身影。我是一名党员,我愿意走在为人民服务的第一线,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继续前行。”怀揣这样的信念,殷昌琼一如既往地坚定前行着。(本报记者 刘晓 文/贾晓明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