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7/09/009997.html

等待处理…

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赵松 让家乡的“海棠花”开得别样红

点击量:46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青城山镇泊江社区以穿境而过的泊江河得名,一直以来,泊江人以花卉苗木、园艺为经济主业,社区境内贴梗海棠、垂丝海棠等随处可见。近年来,依靠“赏花经济”,泊江人的荷包越来越鼓。而在大家看来,这得益于社区有个年轻的“当家人”。他就是“85后”社区党委书记、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赵松。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真抓实干 社区变化群众“看得见”

提起海棠花,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泊江社区的海棠公园。每年初春时节,成千上万的游客便会涌入这个海棠花的世界开启探春赏花之旅。今年来泊江赏花,大家发现公园的停车场有了新变化。“原来风一吹,就一脸的灰和沙。别说游客体验度不好,我们在这边值守的当地人都觉得难受。现在不一样了,停车场改造后都快赶得上5A级景区的标准了。”正如社区居民周珍明所说,原来的荒草地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处生态停车场。今年2月,在赵松的带领下,泊江社区利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奖励资金,将停车场进行了一次大改造。“我们完成了景区外部1万余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的改造,充分利用空间布局,为游客与居民停车带来最大便利。”

在泊江社区,赵松“动”过的板块还不止停车场一处。担任社区党委书记5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带领群众完成了海棠公园内1.2公里绿道建设、20户精品院落、18户特色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扩改建社区村组道路4公里,完成6户老房危房的搬迁工作。调整完成海棠公园布局规划,并完成园内20余户院落景观化围墙改造,让园区风貌焕然一新。此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提升改造也让会议室变为了会客厅,进一步减低群众办事难度,拉近距离感。“这几年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变化很大,整个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还是赵书记想得周到。”在社区基础设施上下狠劲,正是赵松在泊江产业发展上下的筑牢根基的关键“棋”。在他看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的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道路畅通了、生态环境优化了、社区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跟上了,社区更有看头,居民也更有盼头。”赵松如是说。

敢于创新 队伍建设群众“齐参与”

“根部浇水一定要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在盆景种植户黄勇家的院里,胡华、张洪英等川派盆景大师正在给同行们讲授盆景制作技艺要点。“大师们的经验各方面确实比我们强,他们现场指导,对我们技能技法的提升是有明显效果的。”据黄勇介绍,这样的培训类课程,社区“市民学校”每个月会定期在各种植户家中轮流开展。而这支由20余位川派盆景大师为代表的盆景制作“市民学校”授课团队正是在赵松的号召和组织下组建而成。

“当时成立这个队伍的目的就是引导大师们与盆景小户结队,以大带小、以老促新,共同提高技能技法。”赵松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传承发扬传统技艺,该团队每年开展“线上+线下”专业技术培训班20余场,吸引全国各地的盆景师关注,展开“技艺切磋”。团队每年还会在安龙九年制义务学校开设“非遗文化之盆景文化进校园”公益课程,“目的是把学生‘学习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增进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目前已经累计为3000余名学生展示川派盆景相关技艺。”

“为泊江社区谋发展、为社区群众谋幸福”是赵松给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而他也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队伍建设是关键。5年时间里,在他的带领下,社区、合作社、群众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目前,社区20余户传统海棠种植农户主动加入了乡村旅游服务行业,并在社区引导下,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赏花基地建设打造和经营发展,实行规范化挂牌经营。同时,赵松还牵头组建了一支由社区20位7到10岁的儿童组成的泊江“防疫小卫士”服务队伍。2018年,赵松主动加入市委党校“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队伍,在全力为社区谋发展同时,他也积极开展结对共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我当时想的就是不仅要把发展经验实践在我们泊江社区,还要传递到全国其他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社区‘主战场’”。

落地落实 产业发展群众“得实惠”

在泊江社区,512户居民中有350余户从事盆景种植制作产业。2014年开始,以海棠花为“媒”,泊江社区积极发展“赏花经济”。仅海棠公园内的泊江社区3组的57户农户,就有30多户具备接待游客的能力。盆景种植户杨彬说:“赏花经济最旺时家家户户都有钱挣。高峰期时,我们这儿一个月就接待了129万人次。搞接待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月挣了8万元。”

连续4年,赵松带领社区牵头承办了四届海棠花生态旅游节。据他介绍,到2020年,社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58元,综合水平居全市前列。但赵松并未停步于此,如何破解赏花经济不具持续性的难题?如何让老百姓都能分“赏花经济”一杯羹?在海棠花节连续开办的第7年,赵松找到了破局方向。“海棠花花期是不可能延长的,那我们只能在这些已经相对成熟的优质院坝上做文章。于是就有了共享院坝计划。”盛花期后,将农户家打造好的院坝作为共享物品,招募使用人。使用人与院坝主人签订协议,免费享有院坝的休闲使用权,如产生喝茶、吃农家饭、农事体验、农副产品购买等附加消费,再按实际情况支付农家费用。同时,在共享协议中约定年度使用频次,这样就会吸附一部分有乡村情怀的“固定粉丝”,从而延长赏花经济,盘活院坝经济,让农户稳稳创收,激发泊江村民致富创业、自主发展的劲头。

今年3月,泊江社区首批11个共享院坝招募令在网上对外发布。短短3个月时间,此项举措便促使11户村民平均增收6万余元。赵松告诉记者,接下来,社区还将细化共享院坝的实施细则,积极引进雪莉篷房酒店、海棠博览园等旅游项目入驻,大力建设成都市赏花基地和4A级旅游景区。社区锚定的目标是做好乡村美学经济,用焕然一新的乡村表达让每一位城市人在泊江社区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我市及时贯彻落实成都市防汛调度会精神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