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7/09/010000.html

等待处理…

春花:怀感恩之心,把温暖传递

点击量:45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是党养大的女儿,对党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在我小时候,身边有关心和爱护我的人,让我在福利院里也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随着年龄增长,我知道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共产党员。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组建了一个温暖的小家庭,拥有一份特别有意义的工作,我将怀着感恩的心,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春花

她叫春花,在党的百年华诞来临之际,她心里有许多话想说。在旁人眼中,她自小便承担了生活中的诸多不幸,然而,她又是幸运的。幸运生活在了一个好的时代,幸运遇见了许多热心人。

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图

在她们身上看见了党员的光芒

人生总会有一些不可言说的奇妙缘份。2001年,记者到当时位于公园路的市社会福利院采访时,有一个小女孩令人印象颇深。其他的孩子或羞涩,或腼腆,这个十多岁、双手有明显残疾的女孩春花,眼神里流露出灵动,她落落大方,微笑着与人交流。20年后,记者再次来到市社会福利院,所不同的是,如今的社会福利院有宽敞明亮的楼房,有绿翠浸润的花园,过去的那个稚嫩的小女孩已成为一名社工,服务着福利院中的老人们。

“我们这里的孩子,可能要比平常的孩子懂事要早一些,也更敏感,还好有一位一直关爱我们的刘妈妈!”春花口中的刘妈妈,即是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刘萍霞。春花说,福利院的孩子都亲昵地叫她:刘妈妈。还有个孩子名字叫“福刘”,说是名字里要有刘妈妈的姓。春花说,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产生了矛盾也不会害怕,因为刘妈妈会为自己“撑腰”。

“我对党员的认识,最早就是来自刘妈妈等一批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她们和我们非亲非故,却用心关爱我们,工作兢兢业业,我在她们身上看见了党员的光芒。我想,长大后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生活在福利院的春花一直念到了中专,和她一起的孩子有的还考上了大学,她们进入社会,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各自的工作。春花说:“如果不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能会低到尘埃里……”

把温暖带给更多老人

毕业以后,春花去了成都工作,那时的她更想到外面见见世面。学习了人力资源、财会等课程,其工作能力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2008年,在外工作了几年的春花越来越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她说:“感觉自己学了一些技能,总想回馈生养我的地方!”就这样,她又回到市社会福利院,成为了一名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社工。

工作期间,春花一直秉承平等、接纳、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针对老人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以老人需求为导向,运用所学的社工专业方法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激发了老人的潜能,排除老人不良情绪,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增强老人对福利院的归属感。

福利院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的焦点,也是志愿者们服务的重点。春花和同事们积极与团市委沟通,成功将市社会综合福利院申请成为“都江堰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以此为平台,春花和同事们合理规划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内外部志愿者团队,多角度多层次服务院内老人,营造尊老敬老、扶弱助残的良好氛围。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春花和同事们努力寻找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联系志愿者团队、高校、酒店、川剧团等,定期为老人开展服务和活动。

2014年,春花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这是对她的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她更加用心地关心、关爱、关怀福利院的老人,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老人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和她讲。一次,一位老人一直在她办公室周围徘徊,等到她空闲下来时,老人才神秘地走到她的办公桌前,往她的抽屉里放了一把糖果,说是家属来看望自己时带来的,专门给她留了一些。这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但对春花而言,却有着无比的温暖。

春花说:“我们这些孩子,对党有着最深厚的感情。一路走来,党的阳光一直滋养着我们。现在,我们能做一些事,回馈社会,这是无比幸福的!”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扎实做好乡镇撤并、社区调整“后半篇”文章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