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史学习记心中。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蒲阳街道)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实际,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落实,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帮群众排忧解难,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扩道路 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现在这条路扩宽了,上下班高峰期都不堵车了,简直太好了。”7月12日,蟠龙社区居民谭绍凯走在不久前刚扩宽的泰兴大道延伸段上高兴地对记者说道。据他介绍,这条路没有扩宽前很窄,不到3米宽,是条单行道,上下班高峰期他接送孙儿就经常在这条路上堵车,十分不方便。
“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动力,我们社区经常召开群众坝坝会,扩宽泰兴大道延伸段是今年5月在临江新村召开的一次坝坝会上群众提出的意见。收集到这个意见后,我们及时上报街道办事处,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查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扩路方案。”忆起扩路,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唐前良记忆犹新。据他介绍,原黄磷厂至华渝橡胶这段路因项目建设打围施工,造成泰兴大道延伸段即蒲虹路起点至华渝橡胶这段路收窄,形成一条106米长的单行通道,每逢上下班高峰期,车辆双向行驶缓慢且容易形成拥堵阻塞。因此,群众建议将该路段扩宽成为双车道。
唐前良表示,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资金困难问题,最终通过企业帮扶,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才顺利解决问题。首先,他们及时协调新型建材厂提供铲车、挖掘机、压路机和沙石,采取回填增宽道路5米基础,并由都钢钢铁提供破碎后的钢渣120立方米用于拓宽面层铺装。唐前良说:“经多方努力,于6月7日全面完成路面拓宽,高效解决了群众安全出行难问题。下一步,待回填基础沉降后,将通过共建共享模式,提请上级备案后把该路段拓宽成新增6米的水泥路,最终达到整条路宽9米,确保群众安全出行,切实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通沟渠 保障农田春灌春耕
夏日,漫步在双柏社区田间地头,绿油油的禾苗让乡村风景美不胜收,社区居民董旭容田里的稻子长势喜人,她高兴地说:“这多亏社区工作人员春灌时为我们畅通了沟渠,禾苗现在才能长这么好,他们真是为我们群众办了实事。”
在双柏社区,农户春灌一直是个难题,如何破题也是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练伟一直思考的问题。练伟说:“我们社区全是散居院落,大多以种植粮食为主,因此提供灌溉的沟渠若是不畅通,就很难保障春灌、春耕。”于是,为保障社区农户春灌春耕能顺利进行,他们组织人员沿两条太白堰顺流而上查看水情。他们发现,太白堰上游胥家电站柏条河支渠入水口旁有一个泄洪道,入水口进的水全部经由泄洪道流走,导致需要用水的太白堰下游干涸。练伟高兴地说:“找到原因后,3月30日便组织人员、机具和物资前往胥家电站筑坝堵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堵水坝修好不久后就被大水冲毁了。于是,他们先后于4月23日和6月3日两次,由街道办协调解决筑坝所用的笼篼和石料,通过社区居民投工投劳的方式筑坝,并顺利引水,促使两条太白堰流经的双柏社区整个辖区灌溉无忧,灌溉面积近千亩。期间,他们还组织技术工人和杂工修复2020年汛期破损的堡坎171米,并加宽该段道路,使其从2米增宽至3米,确保了群众安全出行问题。
无论是扩路还是通沟渠,都是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蒲阳街道)在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据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专职副书记、蒲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徐文介绍,自4月30日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进会以来,该活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修整花溪社区、石瓮社区等重点地灾点位的水毁河道、沟渠,并投入大量资金对功能区北区南区道路、管网进行全面提升打造,促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使环保设施进一步升级,投入86万元对19座农聚区污水处理站、2座自行管理污水处理站进行整治及提升改造,投入资金56万元对尚阳街商户、金凤场镇、向峨场镇、黄水沟、代文养殖场的污水管网进行整治改造。累计投入2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蒲阳·和平悦食街,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生活服务品质等。徐文说:“我们将继续深入群众,收集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建立动态台账,明确时限、分类处理,进一步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提升辖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