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7/16/010022.html

等待处理…

在双土喜市“刹一脚” 看乡村振兴之聚源实践

点击量:45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岷江水浩浩汤汤,经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润泽天府之国。自宝瓶口以下东至龙泉山、南至华阳的数百万亩农田以其自流灌溉方式自古传袭,文化底蕴丰厚、土地资源肥沃,成为承载千年天府农耕文明的精华灌区。这片阡陌纵横、风光旖旎的灌区内散落着许多明珠一般的村落。

聚源镇双土社区地处古西道驿站,自古便是物华天宝、商贾云集之地,境内成灌高速、IT大道、彭青路、317国道等交通主干道纵横交错,距青城山景区14公里。该社区幅员面积3.25平方公里,人口约3400人,有经济苗木、猕猴桃、食用菌、蓝莓等农产品资源,区位交通优越、历史文化厚重、农旅资源丰富。曾几何时,聚源镇双土社区却面临环境脏乱、产业发展瓶颈、集体经济薄弱、党群基础较差等发展治理难题。2020年以来,聚源镇以“天府农耕画卷、中国乡村范本”为目标,通过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大美田园场景、双土喜市林盘消费场景和刘家院子川西美学生活场景,一个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的川西生活示范社区正逐步呈现在世人眼前。

本报记者 宋正刚

西道驿站 优势凸显

近日,记者来到双土喜市,这里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鲜花簇拥、绿植葱茏,“西道驿站”的标识醒目显眼,这里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宽敞的群众舞台。据社区党委副书记何伟介绍,双土喜市是古西道驿站的核心区,也是成灌高速路崇义出口到青城山的必经之处,承接了大量到青城山旅游的人流和车流。从去年7月以来,社区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改善人居环境、植入绿色产业,打造集乡村旅游服务接待、农特产品推广销售、川西民俗文化体验、亲子游等项目于一体的社区新消费场景——双土喜市。于是乎,很多到青城山的游客选择在这里“刹一脚”。

顾名思义,双土喜市的“市”,有市场的意思。走进“双土喜市”农特产品超市,宽敞明亮的售卖大厅里,有堰遇酒、贡品堂茶、金益果猕猴桃、食用菌、贵妃醉酒等本土绿色、生态农特产品。据介绍,双土喜市由社区以集体资产入股,引进青城八百里电商平台,成立了都江堰西道驿站乡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由其进行运营管理。

在农特产品的线下集中展示体验区,专门设置乡土专区和扶贫专区。在扶贫专区内,陈列有来自康定市的牦牛辣酱、大凉山苦荞面等商品。如青城四绝、猕猴桃酒等,这些农特产品都在青城八百里公司线上平台推广。大厅里还设置有顾客用餐专区,汇集乡村特有的粽子、冻糕、玉米馍馍、豆浆馍馍,还有聚源特有的“郭鸡肉”“张鸭子”等知名熟食简餐,以方便游客或途经的客货车司机用餐。

正在超市内购物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走这条路,以前都不会逗留。自从有了双土喜市,总会在这里“刹一脚”,买点土特产,有时还会和朋友一块到附近的农家小院喝喝茶,享受乡村美景。

乡村旅游 富民引擎

离开农特产品超市,不过数十步,即可看到漂亮的刘家院子,刷着黄绿蓝白彩线的绿道,让人忍不住想来一场乡野里的健身跑。绿树之中,是一个个清新脱俗的农家小院,特别是那青砖青瓦的围墙,别有一番韵味。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家院子为原崇义镇灾后重建群众集中安置点,占地16.8亩,安置农户31户。过去由于引导和管理缺位,院落公共配套破损、乱搭乱建严重,环境秩序较差,老百姓求新求变愿望强烈。去年以来,围绕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社区与院校携手,启动了多彩栅栏和院落微更新行动,20名设计艺术系学生与31户农户结对,按照就地取材、实用创新的原则,与农户一起设计、建设小院栅栏和绿化景观,社区还利用社治资金给予每户500至2000元不等的奖励。

生活环境好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更丰富了。每到周六,村民和游客可以参加遇见双土乡村音乐会,一起载歌载舞。或是参加农特产品推介会和乡村跳蚤市场,在邻里交流间进一步集聚双土喜市人气商气。

据介绍,为了让刘家院子的面貌得到改变,去年以来,社区两委在刘家院子召开党员群众7点坝坝会十余场,老百姓群策群力,形成了《院落卫生文明公约》《多彩栅栏美学空间营造计划》《双土喜市业态扶持奖励办法》。

随着环境的提升和意识的转变,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也日渐高涨,特色餐饮、乡村民宿、茶坊水吧、手工作坊、民俗体验、购物点等乡村旅游业态开始纷纷入驻。57岁的村民刘苹一家住进了漂亮的小洋楼,今年,又在一层开设了餐厅刘豆花。记者看到,餐厅内用了竹椅,还有老式的竹编水瓶,墙上还有竹编画,让人进去之后就感受到浓浓的传统风味。刘苹告诉记者,这是学艺术的大学生帮忙打造的。他还说,生意还不错,顾客中不仅有当地居民,也有不少游客。

目前,双土喜市已培育特色农家餐馆2家、精品乡村民宿3个、川西特色小吃3家、农业采摘园2个、农特产品超市1个,吃住游娱购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正在形成。

党建引领 凝聚人心

党建引领 凝聚人心

记者了解到,双土喜市的打造,关键在于党建引领。用聚源镇党委书记王镇的话说,夯实基础,筑强基层战斗堡垒是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聚源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引领发展,大力实施强基固本行动,筑牢社区发展治理战斗堡垒,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尤其是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组建产业合作社党总支部,开展创业指导、产业沙龙等特色党组织活动,为社区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同时,深入挖掘社区人文历史内涵和特色农旅资源,盘活刘家院子闲置的公建配套房及林盘,改造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集党群服务、文化活动、产业孵化、人才培训和招商会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用活服务阵地,延伸服务触角。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选优配强党组织“头雁”,立足岗位职责和发展需求,开展全岗通业务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打造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为社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聚源镇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在打造双土喜市的过程中形成的“1355”建设理念。即实现一个目标,以实现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融合”共赢为目标;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多元参与;重点突出五大功能,即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乡村旅游服务接待、乡村振兴创客中心、农特产品推广销售和川西民俗文化体验功能,着力延伸社区服务触角;严格实施五步工作法,即精心规划、场景营造、业态培育、共建共治、规范运营。

在党建引领下,居民们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高涨,社区常态化开展7点坝坝会,项目化推进民情诉愿管理,采取立说立办、集中严办、限时督办、协调转办的方式,化解社区发展治理难题。此外,搭建社会组织双孵化·双培育平台,孵化社区社会组织5个,以“项目化运作+菜单式服务”模式,策划社区亮村史、家族亮家规、党员亮身份、社区亮乡贤、能人亮技艺、百姓亮幸福、学生亮梦想、好人亮风尚等行动,党群归属感、认同感不断增强,画出了一个个党群共建同心圆。

奔向幸福美好生活,是每一个人的热切向往,聚源镇通过多场景多体验建设聚源·西道驿站双土喜市川西生活示范社区,积极探索具有都江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个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乡村样板正在形成。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雾炮除尘 彩虹相随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