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7/20/010045.html

等待处理…

情结青城山

点击量:58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青城山位于成都之西,都江堰市南面。全山以大面山为主峰,共领奇峰三十六座,山势东倾,四时苍翠,远远看去,好似一堵巨大的青色城郭,故名“青城”,青城山还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

青城山林壑莽莽,云天雪岭,清泉漱石,涧水凝碧,绿意幽郁。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树,淡绿的楠木,嫩绿的红枫。杂树万千,铺天盖地。更有老藤悬于峭壁,苔藓铺于怪石,幽兰垂于岩畔,池中浮萍,泉边百草。一阵风来,风是绿的;林间洒过一阵雨,雨珠也是绿的。难怪唐代诗人贾岛游览青城山后,留下了“万岭深积翠”的名句。在这万绿丛中,自然也有花叶斑斑点点,春有山茶,夏有海棠,秋有枫叶,冬有素梅,把青城山衬托得更加幽绿。

青城山的“幽”代代相传,历代的文人墨客,莫不来到这里登山游览。唐代有杜甫、岑参、钱起、贾岛;宋代文同、陆游、范成大、元虞集;明代杨升庵、王士祯;清代李调元、查礼、张之洞、赵熙、骆成骧、宋育仁、颜楷、林思进……他们纷纷吟诗填词,赞美青城山的幽丽风景和同青城山结下不解之缘的深厚情怀。其中尤以杜甫的“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一诗,传为千古绝唱。

在近代,国民政府的蒋中正、林森、于右任、吴雅晖等政界要人也都来过青城山游览或小住。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不但在青城山住过较长一段时间,而且还留下了墨宝。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我们敬爱的朱德元帅于1963年春到四川考察后,也到过青城山。朱老总酷爱兰花,尤其看重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当他兴致勃勃地攀登至青城山牌坊岗的“天然图画”小憩后,在一山坡的峭壁处寻得野生兔耳兰一株。此事在当时灌县的百姓中传为佳话。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黄炎培、碧野、老舍、黄裳、王冶秋、忆明珠、高缨、杨超、琼瑶……也都登临青城山观光游览,和青城山结了不解之缘,并撰写了不少赞美青城山的佳作。

在这些诸多名人中,在青城山居住时间最久、给青城山遗墨最多、对青城山感情最深厚的,当首推国画大师张大千。1938年夏,张大千冒着极大的危险逃出北平(北京)沦陷区日寇的魔掌后,辗转来到大后方四川。同年秋他率家人上了青城山,下榻于“上清宫”。青城山峰峦叠嶂,茂林修竹,终年常绿,幽雅恬静的人文环境和迷人的自然风光,给了张大千极大的慰藉和丰富的创作灵感。在旅居青城山的三年多,他创作了《青城十景》,即《上清宫》《青城第一峰》《朝阳洞》《迎仙桥》《高简槽》《望坡岩》《大岩窝》《降魔石》《观日亭》《丈人峰》。同时,他还应道士所求,绘制了《麻姑像》《王母像》《张三丰像》,并创作了大量的题词和诗词。

1983年,已八十四岁高龄的张大千依然眷恋萦系着青城山,他在病中拼着最后的余力,创作了巨幅《泼墨青城山水》画后,以其强烈的思念情愫,在画上题词:

寰海风光笔似春,

看山还是故乡亲。

平生结梦青城宅,

蜡屐苔痕画里情。(彭安宁)

上一条:风送芙蓉香
下一条:在水磨上旋转的日子(组诗)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