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07/23/010065.html

等待处理…

青城八百里 圆你山居梦

点击量:70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记者 黄代凤

说到青城,狭义的理解是前山和后山,其实不然,八百里青城的山与路非常广袤。若是想在其间寻一处山居,碧屋、世外、三只猫、寻隐、青山逸品、语林民宿、望树民宿、宿仙谷等民宿都能让人圆梦,若是不信,不妨去体验一番。

入青城见素 享山间酣梦

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都曾是古人见素抱朴生活的写照,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原以为这样的生活只存于古时或梦中,不曾想竟然也藏于青城山镇茶坪社区的青城见素山居民宿。

瞧,见素静卧山中,恬静而朴素,轻轻推开篱笆栏栅,便可发现其庐山真面目。惊艳眼前的竟不是夺目的美貌,而是梦中家园烙印于脑海的样子,一座由老旧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小院,木楼青瓦皆是百年记忆。房梁上那留存已久的八卦图,像在无言诉说着久远的故事。雕栏阁楼、旧青瓦铺就的院子、满园的绿植鲜花、木楼加固开窗改成的客房,轻轻踩在木地板上发出“咯吱”的历史回音,像回到儿时外婆家的阁楼,倍感亲切。

见素,一个普通村落的百年老宅,由老中医的后人代代传承。如果不出意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许已成为“曾经”,但现在它依然优雅地存于眼前,这离不开主人的不舍与追梦之人坚持梦想的决心。而那个追梦人便是曾经的城里人、如今的见素主人夏兰,她说:“城市寻梦让生活美好,山居让城里人向往。见素正是很多城里人向往的理想山居生活。”

吊脚楼、青瓦装饰的窗棂、环绕的竹篱笆……展现出见素浓郁的川西民居风情。在13间房中,寻一处独栋小院而居,柔和的木质家具,简洁的极白主义,大大的落地窗,于微风中轻纱曼妙,无处不在的时尚北欧风,彰显着见素简约而不简单的山居雅境。见素山居,得名于《道德经》——“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为“现其本真,守其纯朴”。百年老宅赋予见素本真,而主人守着见素的纯朴,不期而遇让传统自然村落文化得以延续,也让人们有幸居于山中,体悟山居,听山与院的对话。

见素山居附近,山里人种了一大片牛尾笋,若是收获的季节,便会有一场牛尾笋丰收节让人们共庆丰收喜悦。届时,笋子宴、笋子秀层出不穷,一时间山居牛尾笋供不应求,笋子成为连接山里山外的纽带。而桂花采摘、腊肉年货、摘野果、包粽子、青梅酿、亲子手作等,极大地丰富了山居客人的体验,这些活动在为山里古老特产赋予新活力的同时,也让见素成为城市人的“充电站”和自然“疗愈场”。

见素前有一360度全景玻璃房,通透的采光已做到了极致,阳光肆无忌惮地折射而入,将周遭的美展露无遗。不远处的草坪一身嫩绿,散发出勃勃生机。落座于此,放眼连绵青山,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最是享受。想象着在这里进行一场草坪婚礼,该是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若是肚子唱起了空城计,不妨到“小鲜堂”一品黄精炖鸡与刚从田里采摘的时蔬。新鲜的食材在大厨的精心烹饪下,幻化出人间美味,定能唤醒沉睡许久的味蕾……

住青暇山居 做江湖侠客

青暇山居位于青城山镇茶坪社区,是一个回归心灵的清幽隐居处,在一山一水间,诠释着不一样的山居生活。

踩着细碎的石子入青暇,脚下的沙沙声与旁边小溪的叮咚声交织出人与自然的琴瑟之音。青石、荒草、苔藓等采自大自然的元素是青暇的主角,或隐于楼梯的转角处,或藏于墙角房檐间。沿扶梯而上是大观廊桥,无限的留白为大自然勾勒出清晰边框,将一幅“天然图画”镶嵌眼前,显现出盛大壮观之景。顿时,一种高瞻远瞩的意境油然而生,而那隐匿山野的“青”,也在心中荡漾开来。

留白给了人无限的遐想空间,穿过廊桥尽头的那扇门,惊艳眼前的是置身水面的清影亭。水,如明镜般置于蓝天白云下,映出万物清影,人立其间,犹如立于空中,竟不觉有种飘然之感。此时,眼望青峰连绵,凡尘俗世早已抛于脑后,只剩沉醉于大自然怀抱的闲适心境,感受远离尘嚣的生活。

清风袭来,清影亭中的轻纱起舞弄清影,丝丝仙气萦绕其间,在此打坐抄经,心很快便静了下来。由清影亭入室,转角处便是“迎曦”,此处既可传道授业,又可观日出东升。在此临水而望,看青山和亭子倒映在水上的影子,别有一番韵味。瞧,风吹水面荡出涟漪,一圈圈荡漾开来,竟晕染出浓浓禅意。一墙之隔的暇客行便是青暇的大厅,有趣的名字写照出青暇客人内心的洒脱不羁,好似行走江湖的侠客,来此山野借宿一夜。在此,管家已为你安排好一切,只等奢享自然的“暇”。

原以为青暇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房子,不曾想却是传说中的“云深不知处”。曲径通幽处有一座滟景树屋,孩子们常会在门前索桥上感受一番晃晃悠悠的乐趣。绕过圆顶星空房,不远处便是结庐草屋。草屋以朴实茅草为屋顶,站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四周景观一览无余。前望青山、侧赏竹林、背观树林,野花芳草在其间星罗棋布、相映成趣,让结庐与自然相融相和,大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舒适怡然。不远处是林中道场,绿意盎然的楠竹环绕道场,风吹竹林、竹叶飞扬,飘逸出阵阵禅意。道场两旁分别是以酒文化为主题的少醺房和以琴文化为主题的恒吟房,两间房都处于竹林深处,开窗见竹,推门溢幽,是近在咫尺的诗意栖居地。

心如花木,向野而生,与自然共生是青暇诠释出的不同山居生活。青暇之中,有着“蔓菁”“逸品”“溢虹”“烟雨阁”等19间房,每间房都融入了不一样的山居情愫。独特的历史记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极简主义完美结合,衍生出不同风格的居室,无论置身哪间,皆可远赏山间美景,近瞰满园青翠。房间地面是简朴的水泥地,室内小饰品尽显自然野趣,竹编灯饰、藤编纸篓、木桌椅等点缀其间,尤其喜欢铁锈桌,那锈迹斑斑的模样,最是返璞归真。

刚掰的笋子配上肉片便是一道美食……与自然共生的另一种诠释便是取食材于山中农户家。走进餐厅,“宴平乐”三字篆刻于铜镜上,星空灯带闪烁出大自然的浪漫,不仅桌上丰盛佳肴可口,这绝美的环境也秀色可餐。饭后赏月佳处便是掬月天井。只见方形朝天的天井中满是青石,其间有一镜面石,被廊檐滴水浸湿后便可映出夜空中的圆月,一种“掬水月在手”的幻境惊现眼前。透过天井,映入眼帘的还有百年栗树,若是入秋正值它硕果累累,不妨拾几颗栗子到清影亭间的炉火边烤着吃。亭间有一老茶壶,据说传了五代人。寒夜里在此围炉夜谈,聊聊“暇客”们的江湖行,不知是否一如金庸的小说《侠客行》那般精彩?

飞入七只雀 当一只“倦鸟”

青城山镇红梅社区有处“七只雀”,主人用青山绿水筑“巢”,静待倦鸟归来。

“七只雀·别院”民宿隐于天国山中白云溪边,其依山临溪而建,为青山绿水所绕,步入瞬间,一种回归自然的轻松愉悦感油然而生。听,溪水潺潺、鸟鸣虫唱;看,参天古树、绿植丛生,宁静如诗、旖旎似画,美得让人沉醉。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再陶渊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故名“七只雀”。民宿主人是七个骨肉相连的兄弟姐妹,虽然他们素来喜欢奔走四方,游历大好河山,但终究落叶归根,倦鸟归巢,于是寻了个受青城山眷顾、天国寺庇佑,临水照花,崖伴葱木之处,化作“七只雀”飞临此地,齐心协力共建了这座温馨之“巢”,等着更多向往大自然之美的“家人”归来,在依山傍溪之地修身、养憩。

温馨之“巢”近在咫尺,只见青砖黛瓦的小楼掩映于绿树之间,步入小楼,犹如回到森林之家,舒适安心。小楼共有15间房,喜鹊、白鹭等鸟类美名成为每间房名,房中“住着”对应的小鸟,或展翅高飞、或静立枝头,用美丽装饰着自己的小“巢”。无论是榻榻米、双床房、景观房还是亲子房,每一间房变换的是风格,不变的是温馨与舒适。拉开窗帘,在通透明亮的落地窗边沏一壶青城山茗,倚窗凭栏望室外,苍山翠竹的美一览无余,就这样发呆品茗,悠闲自在度过整个下午时光,自是美不胜收。要是喜欢运动,也可到楼顶的超大露台上做一次森林瑜伽,或在林荫溪涧爬山徒步一番,享受幽谷之美。这里还有主人精心准备的书房,让人可以在静谧的山间有书香相伴。

要是觉得饿了,还可在溪畔用餐,一尝主人推荐的山中珍品,让味蕾尽享大自然美味。水芹菜、折耳根、蕨菜等各种野菜带着山野芳香成为盘中餐;花斑竹等多种竹笋分布于不同季节,让人一年四季皆可尝鲜;还有地道的农家土鸡、山猪肉等源自当地的食材,经大厨烹制后,浅尝一口也会回味无穷。若再小酌一杯“七只雀”私酿,于微醺间笑谈人生,如此诗意生活,在“七只雀·别院”民宿备着,静待倦鸟归巢,来此细品。

在不久前的谷雨时节,“七只雀”里还举办了一场暮春礼祀,礼祀的对象是仓颉,只为在祈求来年年谷顺成、五谷丰登的同时,为游客带来别样文化体验。像这样通过活动增强客人的体验感,一直是青城山民宿经营者不断探索之路。接下来,他们将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场景,依托青城山地域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元素,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加快提升青城山片区民宿的品质。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