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矢志奋斗、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烈士们夯实了共和国大厦的坚实基座,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张大成是四川郫县人,1920年农历8月8日出生在一个世代以佃耕为主的农民家庭里。1933年,张大成初小毕业,但因家贫辍学从耕,从此,年幼懂事的张大成便与父辈一起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张大成14岁时,正逢四川军阀内战,一天看见几个散兵正在为非作歹,便上前斥责,遭到散兵用枪托和拳头毒打。张大成不畏强暴,与之反抗,直至被打昏迷。由于伤势较重,经过四年的治疗仍未完全康复,不能承担稍重的体力劳动。为了让张大成以后能养活自己,父母兄弟不得不省吃俭用,积攒学费供他上学。于是,18岁的张大成这时才开始念高小,他学习用功,初中毕业后又考入成都师范学校。1944年,他考入四川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次年转农艺系。学习期间,他凭借自己的优秀享受了学校奖学金待遇。
1945年秋,张大成参加了川大时事研究会和自然科学社两个进步社团,并任时事研究会会长。1948年4月9日,张大成积极参加成都大学生“反饥饿、反内战”游行活动。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刚上台,对游行学生进行血腥镇压,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鲜血擦亮了张大成的眼睛,坚定了自己的革命信念,在同王陵基的斗争中,他感觉到了斗争需要有党的领导,他对同学马肃廷说:“我们谁先找着党,一定要互相告诉,争取加入党的组织。我总有一个感觉,党就在我身边。”
1949年3月,张大成偕妻子董绛云来到灌县工作。同年5月,由马锡禄、马肃廷介绍,李维实接收,张大成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在城区党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在灌县男中任教,他教学生扭秧歌,唱解放区的歌曲,给学生讲解放区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美好生活。他工作积极,热情很高,有时油印小报直至深夜也不休息。他利用关系积极开展统战工作,策反崇宁地方势力,深受学生和百姓的爱戴。
1949年夏,灌县党组织负责人邹玉琳遵照组织意见,从仁寿派党员祝良安,农民骨干廖维正到灌县向峨煤矿,协助党组织开展煤矿矿工工作。当时接到组织通知的马锡禄因为学校放暑假不便久留学校,便把为从仁寿过来的革命同志指引到灌县向峨道路的任务移交给了张大成。仁寿来的两位同志在张大成的指引下,顺利地到了向峨煤矿。
农历8月,祝安良、廖维正在煤矿做一位矿警的工作,谁知后来这位矿警因酒醉暴露出了祝良安和廖维正的身份,祝良安、廖维正被捕,重刑之下,供出了张大成、马锡禄等同志。之后张大成被捕。被捕后他没有承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保守住党的秘密,没有暴露同志。在妻子去探望他时,他还悄悄问道:“小马没事吧?”当他得知同志们都很安全时,露出了微笑。狱中,张大成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节操。
1949年冬,国民党密谋在逃出大陆之前屠杀禁锢在将军衙门监狱里的革命人士,12月7日,张大成被敌人杀害于成都十二桥边,时年29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张大成烈士以异乎寻常的坚韧和无畏,将宝贵的青春融注到救国图强的时代使命中,为正义事业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彰显出他忠诚于党、热爱人民、舍身忘我的高尚情怀。 (市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