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为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激励广大医务工作者心向党、跟党走,立足岗位作贡献,我市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了89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正是有无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才安享健康;在抗疫斗争中,他们逆行而上,为我们筑起健康长城;灯火阑珊时,黎明寂静中,只要有需要,我们总能听到他们奔跑的脚步声。今日,本报特别推出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让我们走进他们这个群体,感受他们的医者仁心。
市人民医院毛星荐:战“疫”中的核酸检测卫士
每个岗位都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在抗疫医护群体中,有着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队伍”,他们距离病毒最近,他们做着最精细的工作,他们被称为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精兵,他们的名字叫“核酸检测人”。毛星荐,市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医生、核酸检测组副组长,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毛星荐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准备随时赶赴一线,参加疫情抗击工作。当时正值春节放假期间,毛星荐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不仅完成自己负责的检测工作,而且还协助科室推进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事宜,不断与时间赛跑。在实验室场地改造、设备准备的同时,他积极安排人员进行仪器和生物安全专项培训及考核,为下一步核酸检测室投入使用做好了充足准备。
2021年7月27日晚,成都市出现新增外地来蓉返蓉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晚,毛星荐临时接到通知后,立刻赶赴医院,清点准备核酸检测防疫物资,并通知核酸检测小组全员待命。那一夜,核酸检测样本量激增,核酸检测组全员到岗,人员满负荷运转。采样点源源不断送来各种检测标本。“加速、加速、再加速,我还可以再快一些……”毛星荐在心中默默提醒自己。标本转运、样本清点、编号、扫码、加样、提取、加样、扩增、出报告,这是核酸检测侦察兵的工作流程。为了和疫情抢时间,科室同事全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前来支援,他们都表示:“关键时刻站出来,危急关头豁出去,这是党员和医者的担当与责任。”
7月27日至30日,毛星荐和同事们争分夺秒,拼尽全力,顺利完成了每日3000余人次的检测量。8月1日至3日,高效完成每日10000余人次的大规模采样检测量。对于核酸检测人来说,24小时坚守岗位是他们每个人的工作常态。在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组,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持续奋战近26小时,刚休完产假的哺乳期妈妈舍小家为大家,把嗷嗷待哺的孩子丢在家里毅然投身在抗疫一线近30小时没回家,毛星荐更是顾不上与爱妻的订婚约定……
核酸检测人,也是大家口中所说的离病毒最近的人。毛星荐和同事们工作时需要全副武装。一天时间下来,脸上常常被口罩、护目镜压出深深的印痕 。因为长期穿防护服,毛星荐和十几名同事身上都长满了痱子,在汗水的浸渍下,有时奇痒难忍,可他们一旦工作起来便浑然忘我。毛星荐说,他和同事们只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期望:“愿疫情早日消退,我们能脱下防护服和口罩,尽情地享受蓝天白云和纯净空气。”
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翠月湖分院蒋敏:愿作基层群众“健康守门人”
今年43岁的蒋敏,2003年毕业就在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翠月湖分院工作。他脚踏实地,从一名普通的医师一步步成长为医院的执行副院长。“基层工作难吗?难,但只要用对方法也不难。”“这么多年,想要进城到大医院工作吗?不想,因为基层更需要我们。”蒋敏的回答掷地有声,他说愿作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
蒋敏至今还记得刚到医院工作的情形,“跟着老医生提着水果去看望病人。”乡镇卫生院,医院硬件设施比不上大医院。拿什么“征服”老百姓呢?蒋敏说,比的是服务,是用心。所以,在他从医的数十年时光里,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天早晨7:50都会准时到科室。他的电话始终保持24小时畅通,生怕漏接了一个患者的紧急来电。每天坚持查房3次,做好交接班。遇到危重病人及时请专家会诊或转诊到上级医院,绝不耽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间,按时按规定完成病历书写,及时调整医嘱,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蒋敏不仅抓服务,也重业务。他说,一个好医生的医疗水平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勤奋的学习。他经常复习诊断学、解剖学、生理、病理等相关专业知识,每版教材有哪些增补删减他都有所记录,也时常总结自己遇到过的疑难杂症,经常翻看医案,比较同一疾病诊疗方案上的异同,定期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时常关注国内外临床疾病及用药指南等。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蒋敏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和信任。至今,蒋敏还对4年前的一位患者记忆犹新。今年82岁的谢婆婆是石羊镇人,4年前,因持续性高热,在上级医院住院后,几次被下达病危通知书。考虑到老人年纪大,危险系数高,家属多方考量,将老人转诊到翠月湖分院。初次接到这样的患者,蒋敏说他心里也没底,在跟患者家属反复沟通后,蒋敏查找资料,对老人的病情做了反复排查,并请多方专家会诊,最后终于找出病因并进行了对症治疗。老人住院期间,蒋敏精心照护,有时半夜不放心还要到病房查看一番。如今,老人生活得健健康康。每次,蒋敏下乡走访探望病人,都会顺道去看看老人家,和她拉拉家常。
近几年,靠着口口相传,很多患者都指名要找蒋医生。乡镇卫生院实行医生首诊制,即一位患者从看诊到住院、出院,都由这位医生全程负责。所以,尽管这几年担任执行副院长,行政工作多了,但为了对每一位患者认真负责,蒋敏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蒋敏表示,他将继续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展现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的风采。(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