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10/12/010472.html

等待处理…

三坝社区: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沙维玮 王骏鹏
点击量:47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今年以来,聚源镇三坝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创新亲民服务举措,建立“45”亲民服务机制,凝聚党群力量,激发共治活力,有效化解社区治理难题,满足了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

让服务与居民更近

“你看嘛,爷爷,我现在在你手机上登录这个系统,就可以帮你办理好你的保险了……”10月9日,记者在聚源镇三坝社区14组李吉昌的家中看到,工作人员雷霞正在为其办理“掌上办”业务。据雷霞介绍,社区还有很多像李吉昌一样的老年人,他们绝大多数不懂网络操作,因此,社区工作人员会经常上门服务。“现在很多业务都可以在手机上办理了,虽然说很方便,但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还是搞不懂啊,我们眼睛也不行了,字也看不清楚。社区的服务真的很周到,每次都是上门为我办理,给我讲得清清楚楚的。他们办得很快,到家后几分钟就办好了,我们很信任他们。”李吉昌说道。

在三坝社区便民服务室记者看到,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不仅设置了方便居民办理的窗口,还井然有序地摆放了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针线盒等便民物品,一旁的长条桌上陈列着关于都江堰精华灌区的展示品,整个环境温馨且舒适。正在办理社保业务的卢春淑说:“以前办社保要跑到镇上或者市区去办理,起码要耽搁半天。现在社区就可以搞定,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你复印所需资料,办理只需要十几分钟,很方便。”

雷霞说:“我们已经接手了聚源镇下沉的79项业务,其中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医疗保险个人权益查询、待遇领取资格认真等8项业务是我们的高频办理业务。”

在便民服务室旁的图书室里,记者还见到了刚办完事的居民张权,他告诉记者:“以前很少来社区,现在社区完全变了样,变得非常温馨,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进来看看书,学习新知识,感觉跟在家一样舒服。 ”

让社区与居民更亲

近年来,三坝社区进行了亲民化改造,将原本中规中矩的社区办公楼进行了整体改造。以“稻文化”为主题,将稻文化融入“党建服务、社区治理、产业发展”三大主线,打造了我市首家稻文化主题社区。进行亲民化改造过后,社区以麻绳、木板、绿植等黄色、绿色的暖色调,营造了温馨舒适的环境。服务窗口增设到4个,还配置了阅读休息等待区,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进一步提升,居民也有了休闲放松的地方。在便民服务室旁,记者还留意到,这里专门建立了一个“五心驿站”,室内摆放了生活所需的一些用品,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将社区和居民的心拉得更近而设立的,我们实行积分制管理,让群众都融入进来。今天社区居民李某主动帮社区大家庭完成了任务,便可得到相应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就可领取相应的生活用品,群众积极性很高。”

“我们社区建立了‘45’亲民服务机制”。三坝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祁祖麟向记者解释,4就是‘四听’,深入群众进门听、积极求教向上听、敞开大门向外听、广开言路向内听。5则是‘五问’,问作风改进的不足、问困难群众的诉求、问为民服务的举措、问能力提高的差距、问谋求发展的良策。每周社区都会进行统计与梳理,并在周一、周三上午的社区会议中进行讨论,邀请居民参与,形成合力,形成有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新局面。

据了解,今年以来,三坝社区共计办理79项便民服务项目中的8项高频事项2753人。“在便民服务中,我们主要升级办理的有掌上办、预约办、上门办、定点办四项。其中定点办设立在双水花园,工作人员在该点位接件后拿回社区办理,办理完结后返还到定点办理点位由群众来取,大家反馈很好。我们还将在社区开设多个定点办理点位,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便民服务触手可及!”祁祖麟说道。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青春之少年”正成长 “青春之心灵”需呵护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