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看变化
●举办各类培训班260余期
●开展“交叉讲党课”3300余场
●新建“两新”党组织170余个
●新建居民小区(院落)党支部311个
●23个基层党组织、26名个人受到省、成都市“两优一先”表彰
●择优晋升公务员职级862人次,48名公务员获成都市级以上表彰,60个集体和200名个人被表彰为“两个率先”和“全域旅游发展”先进典型
●依托都江堰市委党校创办的成都村政学院获评全省唯一的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风华百年路,奋进都江堰;旗帜就是方向,党建引领发展。
近年来,都江堰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建设为基、制度建设为要、人才建设为源、党风廉政建设为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思想引领 筑牢信仰基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2021年6月3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机关党支部党员同志们深情嘹亮的歌声在仰天窝广场响起,一堂生动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党课展现在大家面前,正式拉开了成都市“歌声中的党史”主题党课·云讲堂启动仪式序幕。“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现场参加活动感受到了活动形式的新颖,也受到很多启发。”参加党课的青—都景区管理局党员付端雪表示:“我愿接过老党员的接力棒,细化服务,助力景区品质提升。作为党务工作者,我要学习、借鉴,采取更多接地气的方式,组织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这样一场活动,正是映照了“抓住了思想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魂和根”。
近年来,都江堰市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市委突出政治引领,班子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带头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走访”,建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镇街第一书记等制度,以上率下强化政治担当,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此外,市委组织部分类制定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我们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260余期,开展‘交叉讲党课’3300余场,出台主题党日规范细则,打造大熊猫守护先锋等11处党性教育基地,构建市委党校、微党校、党性教育基地‘1+N’新思想教育体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刊发。”据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都江堰市还把做实规定动作和创新自选动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突出“头雁”作用,坚持带头学、率先学。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市本级梳理制定办实事项目清单。“我们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聚焦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当中的‘都江堰元素’,积极讲好都江堰故事、传播都江堰声音。”
强基固本 发挥堡垒作用
在都江堰市石羊镇顺江社区,提起党员宋建明和他创办经营的“猪圈咖啡”,人人知晓。作为网红打卡地,“猪圈咖啡”不仅带火了林盘消费,也带富了林盘周边的老百姓。“看到老宋生意那么好,他也给我们指导,陆续就在林盘里开了豆花饭店、副食店、小吃店,慢慢挣的钱也多了,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豆花店老板方永贵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运用“一组三会一联盟”模式鼓励党员领办创办各类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组建返乡人才创业联盟,共同引导群众参与打造农商文旅体为一体的精品网红林盘。可以说,这是都江堰市近年来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彰显战斗堡垒作用的真实写照。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树赵公山党员志愿搜救队、大熊猫守护先锋等党建品牌,23个基层党组织、26名个人受到省、成都市“两优一先”表彰,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做法被中组部《组工通讯》刊发推广。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新建“两新”党组织170余个,成立物业行业、物流行业综合党委,试行产业功能区“三同步四清单”党建工作机制,建成“蓉城驿站”党群服务中心4个。创新开展“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机关党建品牌创建。
此外,我市还坚持整体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结合乡镇(街道)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优化调整镇街、社区、居民小区三级党组织,社区“两委”换届后,社区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新建居民小区(院落)党支部311个,持续织密党在基层的组织体系。聚焦发展、服务和治理,统筹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出台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试点推动镇街、社区、组三级“三务”公开贯通融合。实施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整体提升行动,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选优育强 激发干事活力
“我们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紧紧围绕中心大局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5年来有290余名政治过硬、实干担当、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同时,我们也强化年轻干部培养储备。5年来招录选调公务员(参公人员)342人、事业人员563人,选派1000余名业务骨干到到改革发展攻坚一线历练提能,2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从递进培养中脱颖而出。”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我曾经是一名记者,为了追寻创业梦想,来到了都江堰,留在了都江堰。我希望借助自己微薄的力量,用香气笔描绘出‘一城一香一旅程’的旅游消费新场景,用香氛讲好都江堰文旅融合的新故事。”2021年4月23日,在都江堰市人才办主办的蓉漂人才日活动中,陈剑慧现场分享了自己从北漂到蓉漂的创业故事,作为一名创业新星,陈剑慧在“智汇都江”人才工程的“摇篮”中不断成长,先后荣获成都市创业新星、都江堰市拔尖人才、都江堰市工匠等荣誉。坚持以人才兴旅发展战略为统揽,实施“智汇都江”人才工程,是都江堰市不断夯实人才支撑,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通过重点产业引才、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聚才、重点活动招才、良好生态留才的方式集聚了一批助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人才。”都江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着力搭建人力资源协同平台,推进校企地深度融合,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都东软学院SOVO大学生双创中心,建成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青年创业孵化基地等技术中心、培训基地46个。探索建立景区人才工作站,构建“人才发现、服务、使用”工作机制,创建青城山民宿学院、工匠学院,整合各类培训平台,培育提升旅游人才1.8万余人次。扎实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成功争创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储备创新创业项目215个、孵化实体150余家,新增新经济企业604家。通过深化“人才+项目”引才模式,引育省、成都市级等高层次人才160余人、各类专业人才5.8万余人。建立都江堰市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人才服务保障持续优化。
正风肃纪 打造过硬队伍
“要建立健全办案、整改、治理一体贯通的制度机制,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增强纪律处分惩戒、警示、教育、挽救功能。”在今年的纪律审查调查工作推进会上,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而这也是都江堰市纪委监委一以贯之的态度。
据了解,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2308件,给予组织处理1223人。立案1056件111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6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7人。
“立案数量较前一个五年增长51.5%,反映了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的态度和决心。一批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被查处,形成强大震慑。”市纪委监委案件监督管理室主任介绍道。
2016年以来,都江堰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转变监督执纪方式,科学运用“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轻微违纪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综合运用批评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纪律处分等手段“治病救人”,推动从管少数转向管全体,从盯违法转向盯违纪。
“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警示教育拧紧‘发条’,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从身边的反面教材中吸取教训,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正风肃纪的同时,都江堰市纪委监委人也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对于玉堂街道赵公山社区3组居民贾学蓉来说,坝坝会上提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真的感谢,现在煮饭快多了,用啥电器都没问题。”这正是都江堰市纪委监委自上而下推动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的一个缩影。
为了了解群众所需、所思、所盼,都江堰市纪委监委开展纪检监察干部“听民声·连民心”大走访活动。在与全市1677个村(居)民小组的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实打实的交流中,同步征求收集各类意见建议962条。与此同时,都江堰市纪委监委还探索建立健全群众“坝坝会”工作长效机制,分层分类召开坝坝会1700余次,督促解决了权证办理、征地拆迁、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一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除此外,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率先承办《成都面对面·监督问责第一线》栏目,先后升级打造“监督360°阳光问责问廉”“直击痛点难点·监督推动落实”“扬古堰清风·建幸福之都”等系列广播电视专栏节目27期,共收集86个问题已办结84个,回访满意率达98.9%。20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和成都市排位均取得了2012年开展测评以来的最好成绩。
同心同德 帮扶催生动力
都江堰市自2016年8月单独承担对口帮扶藏区康定市脱贫攻坚后,吹响了集中力量打赢对口帮扶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五年来,都江堰市紧紧围绕助力康定市脱贫攻坚这一中心任务,下足“绣花”功夫,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成都市委作出的系列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对口帮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都江堰市精准对接康定所需、所急、所盼,在对口支援中倾力、倾智、倾情。5年来,先后拨付资金6571万余元,完成帮扶项目100余个,协调结对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捐款捐物折合1500余万元,累计选派9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82名干部人才,承接康定市300余名青年干部到都江堰市顶岗锻炼。打造了水桥、铁索、各日玛3个对口帮扶示范点,特别是创造了旅游蝶变的“水桥实践”,在2019年5月接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实地检验,受到充分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康定市终于开花结果:2019年康定市率先脱贫摘帽,2020年康定市上榜四川省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2021年,都江堰市在上一个五年对口支援工作基础上精准发力,为实现康定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贡献都江堰力量。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篇。“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9月27日,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康定市2021年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班在都江堰开班,来自康定市6个乡镇的100余名干部人才在都江堰参加为期一周的理论和参观学习。康定市塔公镇党委副书记伍金夏在参观了都江堰市石羊镇乡村旅游基地后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再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据悉,康定市塔公镇在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的帮扶下,正在走牧旅融合发展道路。
如今,在康定市大山深处,已经成功退出序列、欢喜摘帽的乡镇、村庄正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美化村庄,提升人居环境,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对口支援结出的累累硕果,正转化为大家致富奔小康的源源动力。(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