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1-11/30/010724.html

等待处理…

画家笔下
“距雪山最近的公园城市”的样子

点击量:59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某个清晨,你在南桥上遥望宝瓶口,突然看到了“日照金山”的胜景,这样的壮美画面必会让你血脉喷张,难以忘怀。然而,就像享用美食也讲究时令一般,这样的景色也并非随时可见,需要运气与机缘。还好,画家张宗品已经用手中的画笔将这一刹那的美景永久定格。

近日,记者在我市画家张宗品画室中看到了一幅名为《古堰金山》的油画。这幅画作有一人多高,描绘了秋日晨曦中的都江堰:近处,从宝瓶口流淌出的江水波涛翻涌,离堆和玉垒山拥有最丰富、最绚烂的色彩,而远处山峦重叠,雄伟的大雪山泛着金色的光芒,显得庄重而又圣洁。画作中,对光线的运用堪称娴熟,整个景物笼罩在灿烂的金光之中,仿佛仰望这一美景时,观赏者的眼睛也会变成金色。这样的画面让人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为大自然的雄奇而深深折服,更为家乡的美丽而倍感自豪。

张宗品生于1943年,先后师从杜泳樵、李文信教授,有着中西绘画的坚实基础。他告诉记者,1965年他来到都江堰市,在文化馆工作,当时的文化馆就在离堆公园内,他的宿舍也在这里。几十年时间,他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一草一木都谙熟于胸,也不止一次看到过都江堰的雪山美景。他说,他的老家在重庆,冬天的时候天上飘上一阵雪子也会让幼年的他兴奋不已,而在都江堰却能轻易地看到雄伟的雪山,这也是他深爱这座城市的理由之一。在张宗品眼里,都江堰是一座“靠”着雪山的城市,是一座雪山脚下的公园城市。

作为一个画家,张宗品爱雪、画雪,1995年,他曾在冬天里来到龙池,在那里画了一周的雪。他说,虽然天气寒冷,大雪却让他激情澎湃,有时在雪地里写生,一画就是大半天,雪花落在调色盘里、落在画布上,“催促”他用笔表现出眼前银装素裹的世界。“雪是老天爷最打动人心的行为艺术,用洁白把整个世界都包裹起来!”张宗品笔下不仅有龙池的雪,还有都江堰的雪、青城山的雪;不仅有油画,还有中国画、水粉画等表现形式。

2015年,张宗品无意中看到了一幅《日照金山》的摄影作品,通过与这位苏姓摄影家的沟通,他决定画一幅油画,而这幅油画,注定倾注了他多年的观察和情感。这是深秋里最美的都江堰,是萦绕在他心中多年的“雪山下的都江堰”。在创作这幅作品时,那些关于雪山的记忆如同杯中的茶叶,轻轻一摇,就开始在心中翻涌。这幅作品,既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画中的伏龙观,结构与真实的伏龙观几乎不差分毫,而那山上的彩林,不知唤醒了多少都江堰人关于季节的记忆……

记者问他,是用都江堰来烘托雪山的雄伟,还是用光芒四射的雪山来映衬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美?张宗品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对他而言,两者是相得益彰,是和谐统一。

据了解,《古堰金山》张宗品画了两幅,两幅作品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异,其中一幅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四川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中获奖。张宗品曾说,自己把青城山、都江堰作为人生的命题,用一生的努力来完成。而如何画好“雪山”,如何做更好地表现,需要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事实上,他自己也一直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画家的眼睛,对雪山最为敏感。而距雪山最近的公园城市,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之源,成为游客的向往和市民的骄傲。(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奋力构建“五大新城推动规划引领和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