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个小时时长的电影《长津湖》,我是全部看完的,心中久久难以平静。《长津湖》之所以得到众多观众的热捧,在于它不仅接近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朝鲜战争完全不对等条件下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机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刻画了一批以伍千里、伍万里、梅生、雷睢生等为代表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英雄人物,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荡气回肠、充斥满满爱国主义的家国画卷。
好剧大多是剑走偏锋、另辟蹊径。《长津湖》并没有像其他战争片一样,一开头就枪炮滚滚、杀声烈烈,而是把观众的视觉带入一幅让人心软情动的江南水墨水乡。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艄公悠闲地吹着口哨,驱赶着成群的鸬鹚,完成日复一日、千年不变、干净纯洁的水乡作业。家的模样,家的影子,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美丽,又是那么的贴近。可想,手捧大哥伍百里烈士骨灰、满身征尘未干的伍千里归乡的脚步是多么的急切又是多么的热烈。把年迈的双亲、把年幼的弟弟、把有些荒芜生疏的家园扎扎实实地揽入自己的怀抱,去呵护、去热爱,不正是伍千里和他的战友们多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初衷和愿望吗?然而,急促的第九兵团集结号让伍千里的家园梦戛然而止。“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燃烧到鸭绿江边的熊熊战火,让每一位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都会热血沸腾、义不容辞、慷慨赴难。伍千里毫不犹豫的归程坚毅而又坚定,此刻,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剧中,正在办理转业手续的指导员梅生,匆匆告别妻儿,临行前,只是把女儿囡囡的一张照片揣在怀里。或许,上海人的他,想听的是上海街头的呢哝软语;想解甲归田,好好地牵着妻儿的手,漫步在黄浦江边,看上一回日落日出。然而,闻听朝鲜战场战火燃起,老部队第九兵团即将开赴前线,梅生硬是骑着一辆自行车昼行夜赶,追上了老部队。久经战阵的梅生当然知道,这也许就是一场生与死的别离,但他没有别的选择,正如他在剧中所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家,在梅生的心中,是梦中的千千万万回;国,在梅生心中,是千千万万的家画出的圆。家与国,是血肉相连、血脉相亲,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
一场来势汹汹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得无数刚刚得解放、渴望美好新生活的中华儿女,面临着又一场生死别离。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毛泽东,也不例外。一面,他选择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为了使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让无数先烈浴血奋战取得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一面,他亲手把长子毛岸英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最前线。可以说,一部电影《长津湖》,是一部战争的大戏,也是一部让人情感起伏跌宕的家国史书,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也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缠绵柔情。家与国,始终是一条让人泪目、欲罢不能的情感纽带,缠着你、绕着你,让你非得全部看完不可。
“是共产党、毛主席给我们家分了土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在第九兵团誓师动员大会上,一句多么质朴无华的话语,却道出了无数志愿军战士的家国心声。当千千万万第九兵团的将士,带上家国的嘱托,带上家国的祝愿,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必将是无畏的,必将是无敌的!
在第九兵团开进朝鲜的途中,剧组别出心裁、寓意深远地选择了一组长城作为背景镜头。夕阳下的长城,气势雄伟,古老而又沧桑,温暖震撼着每一个出征志愿军战士和观众的心灵。是的,此时,此景,长城,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身后的家,不就是每一个人身后的国。随后一系列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毛岸英、雷睢生、“冰雕连”和无数有名无名的志愿军战士,用他们铁血的骨头,用他们青春的热血,煮沸了长津湖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温度,在长津湖的冰天雪泊中,筑起了我们永远屹立不倒的家国长城。
家国不老,长城不老;家国不朽,长城不朽!(□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