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1/11/010957.html

等待处理…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幸福指数

——2021年我市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点击量:56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2021年,我市紧紧抓牢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工作,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养老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稳步推进;在教育资源供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通过验收,户厕改革带来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不断增强。

医疗服务便民化

2021年初,78岁的王凤芝老人陪着生病的老伴一起住进了桂花社区卫生院养老中心。一年来,王凤芝把养老中心当成了家,“生活有规律,老伴有人照顾,医疗服务很到位。”2021年伊始,市卫健局、市民政局和桂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力组建的养老中心投入运营,该中心依托卫生服务中心优质的医务力量,配以医护一体式高质量服务,为在此康养的老年人提供了“幸福家”。

随着老年人就医需求的增大,2021年,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开通了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近日,记者在市第二人民医院采访时看到这样的一幕:一位老年患者手摇轮椅进入医院,再通过轮椅专用通道进入病区,从入院到离开,这位患者完全可以自助完成就医流程。据了解,除开通老年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外,市卫健局持续加强老年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老年患者就医流程,各医院制定了有关老年人就医的各项制度及流程,把“关注老人安全,提供更加适老的医疗服务”作为健康服务准则,把为群众办实事深化落实。

“将诊所开在林盘里,不仅让乡村的老百姓不用经受路途奔波,也宣传了都江堰林盘的美学文化和生态价值。”近日,在林盘诊所就诊的王女士这样对记者说道。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和康养产业发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升,惠及广大群众和游客。2021年,创建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获得全国中药材溯源试点县称号;中医药服务实现基层全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量保持在55%以上;开展国家级、省级、成都市级名老中医下沉基层坐诊26次,对都江堰市优秀中医药骨干开展“讲医堂”授课3期。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推进医疗硬件设施建设,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均如期完工,引进三甲民营医院首嘉医院于2021年8月全面开诊;持续推进信息化服务水平,开展枢纽医院和基层医院远程会诊;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引进华西医院五粮液青城山国际康养中心项目等。“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运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医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教育服务均等化

2021年,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孩子们上课认真学习,课后告别书山题海,或阅读课外书、或做手工、或参加劳动,孩子们正朝着“五育并举”的方向全面发展。

2021年12月初的一个下午,翠月湖学校的一场《家校携手共话“双减”》视频直播正在进行。家长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感谢直播这种形式,让家长及时了解“双减”相关政策,也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变化。家长周敏这样留言:“从刚开始不理解、忧虑,到渐渐更新教育理念,今后我将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双减’措施,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翠月湖学校校长车进表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扎实开展课后服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在周三“无作业日”的课后服务时段开办软式垒球、美术、合唱、排箫、计算机、书法等社团活动,周日引进优质校外资源开展公益托管服务,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艺体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2021年9月1日,永丰小学迎来首个开学季,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特点布置的色彩教室,定制化的洗手台、书包柜、广场空间等,现代化配置的学校图书馆、多功能厅、音乐教室等,其现代化设施设备给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不仅重视教育,且很重视体育,其开设的曲棍球课程在西南赛区取得过好名次。四年级同学汪雨辰告诉记者:“学校环境很漂亮,老师很可亲,每天的在校时光都很开心。”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可及,建更多家门口好学校,让孩子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的目标。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我市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加大公办及公益性幼儿园的投入,提高公益性幼儿园占比,目前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80.6%;大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满足适龄青少年学生的入学要求,对本市户籍8417人进行划片入学安排,对1502名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员随迁子女进行统筹安排;初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面打造优质高中教育,全面办好特殊教育,对于重度残疾儿童,继续开展每月两次,每次半天的上教上门服务,保障其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乡村生活美如画

漫步在天马原乡绿道,两旁是整齐的稻田,间或有绿树环绕、红花摇曳,具有川西风格的特色民居掩映其间。盘活农户闲置农房,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民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在天府源田园综合体,国内知名民宿陆续入驻,古朴的园林设计风格搭配中式建筑,美丽而清新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如此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让本地村民张文很是感叹:“打造田园综合体,乡村美景吸引了游客,我们也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舒心。”2021年,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通过国家验收,整体呈现出一幅“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诗意栖居图。

与此同时,全市乡村人居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2021年,我市完成户厕提升改造259户。在实施厕所改造的同时,石羊镇马祖社区朱家湾林盘大力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和环境提升,在林盘重要点位修建了6座公厕,并加大文化景点的设置打造,让置身于树林间喝茶、休闲的游客,享受到川西林盘的蜀风雅韵。一到夏季,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忙得不亦乐乎。村民陈广文最早享受到厕所革命带来的红利,开设的民宿在夏天住房供不应求。陈广文说,他要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吃上“旅游饭”,争取把乡村振兴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预计达63亿元,同比增长4%;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38.2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28320元,增幅9%;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2亿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34个,涉及资金6420.32万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将以聚力“五大新城”为目标,聚焦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坚持文旅主导的乡村振兴路径,着力要素保障、项目攻坚、业态更新、场景营造、人才引进、生态保护、党建引领,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位,竭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动“五个乡村”建设起好步、开好头,奋力创建成都市乡村振兴先进县(市)。(本报记者 缪英)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