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1/25/011026.html

等待处理…

范成大、陆游同声共赞
“太平瑞圣花”

点击量:84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淳熙二年(1175),刚过知天命之岁的陆游在荣州呆了70天后,“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成了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范成大的幕僚。陆游呼范成大为“范至能”,范成大呼陆游为“陆务观”,二人以字相称,以宾主相唱酬,一时传为佳话。

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从成都的岗位上被宋孝宗召还京师,五月二十九日由合江亭起锚,陆游一直将他送到了眉州。然后,范成大独自去了都江堰和青城山,而他上青城的缘由竟然是为了驱瘟禳疫。这年春天,范成大在成都少城大病一场,几乎死去,“仅得更生,因来名山禳祭”。

范成大“自丈人观西登山,五里至上清宫。在最高峰之顶,以板阁插石作堂殿。下视丈人峰,直堵墙耳。岷山数百峰悉在栏槛下,如翠浪起伏,势皆东倾。一轩正对大面山,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曰芙蓉平,道人于彼种芎。……夜,有灯出四山,以千百数,谓之‘圣灯’。圣灯所至,多有说者,不能坚决。或云古人所藏丹药之光,或谓草木之灵者有光,或又以谓龙神山鬼所作,其深信者则以为仙圣之所设化也”(范成大《吴船录》)。如此看来,青城山不但是中国名山,也是人间仙山,更是草药辐辏之山。来此禳祭,正适其宜。

“翠浪起伏,势皆东倾”一喻,又见陆游《登上清小阁》诗句“山如翠浪尽东倾”、《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句“倚天山作海涛倾”,陆和范是上下级,不知谁抄谁。兴许是范氏读了陆诗,记忆深刻,作文时便信手拈来用了。抑或对青城山有着相似的印象,才得出了相同的观感,亦未可知。

除了走同一条路登山,用同一种审美观山,还有山上的花,也是范成大和陆游所共同看过、写过的,例如“繁而不艶,是异众芳”(宋祁《瑞圣花赞》)的太平花。

此花,蜀人谓之“丰瑞花”,后被宋仁宗赐名为“太平瑞圣花”,简称“太平花”。

关于此名的由来和性状,曹学佺《蜀中广记》有比较全面的撮述,不妨引录如次:

《青城志》云:宋仁宗践阼之六年,县奏上清宫庭木生异花,锡名曰“太平瑞圣”。

宋祁《方物略》:瑞圣花,出青城山中,干不条,高者乃寻丈。花率秋开,四出,与桃花类,然数十跗共为一花,繁密若缀,先后相继而开,九阅月未萎也。蜀人号“丰瑞花”,故程相国琳为益州年,绘图以闻,更号“瑞圣”。然有数种,其小者号“宝仙”,浅红者为“醉太平”,白者名“玉真”。成都人竞移莳囿中,以为尤玩云。赞曰:众跗聚英,烂若一房。有守绘图,厥名乃章。繁而不艳,是异众芳。

范成大诗:“雪外扪参岭,烟中濯锦洲。密攅文杏蘂,高结彩云球。百世嘉名重,三登瑞气浮。挽春同住夏,看到火西流。”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太平瑞圣花》。

按照宋祁的记录,太平花树的枝干一般不长,但个别高的,却在八尺到一丈之间。它的花全在秋天开放,瓣有四片,像桃花,所不同的是常有数十朵连缀在一起,先后相继而开,直到来年春季,仍不会凋落。其品种较多,小的名为“宝仙”,浅红的是“醉太平”,白的是“玉真”。曾经风靡一时,令成都人为之癫狂。他们争先恐后地把它移植到自己的花园里,视为珍玩之物。

宋仁宗践阼之六年,也就是天圣六年(1028),“十一月癸卯,益州献异花,似桃四出,上异之,曰为‘太平瑞圣花’”(王应麟《玉海》)。根据《益部方物略记》《舆地纪胜》等文献的说法,所谓益州献异花,貌似只是由成都知府程琳献上太平花的图卷,然后让仁宗看图赐名而已。

为何有此一举呢?

原来,青城山上清宫有一株丰瑞花,“不开六十余年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说来也怪,到了天圣六年的冬天,它突然怒放繁花,人们都觉得是祥瑞之兆,就上报益州,益州又奏报朝廷。最后,经皇帝赐名,民间的丰瑞花摇身一变成了“太平瑞圣”之奇葩,象征国运,堪称“国花”。

后来,陆游有一首《太平花》,作于烈士暮年。其诗云:“扶床踉蹡出京华,头白车书未一家。宵旰至今劳圣主,泪痕空对太平花。”情绪明显很低落,只是在他的自注中还能重温到些许前朝的繁华:“花出剑南,似桃四出,千百包骈萃成朵。天圣中,献至京师,仁宗赐名‘太平花’”(陆游《剑南诗稿》)。

后来的后来,太平瑞圣花从青城山中绝种消失了。忻幸的是,经过千年展转,太平花终于2017年5月23日从北京故宫移植回到了它的故乡,在青城山下、离堆公园里再度绽露它异于众芳的风华。(□林赶秋)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