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节后上班第一天,虽然春节余温还未散去,但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已吹响企业开工号角,各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以加速度全力冲刺“开门红”,向着更红火的未来奔赴。
春节不停产 企业订单旺
“请打开四川天府健康通……”2月7日,记者一走进都江堰光明光电材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就看到这里正在进行返岗员工核酸检测。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冯福全介绍,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邀请了医务人员为职工做核酸检测,就是希望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
熔炼、切割、安装铆钉……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各司其职、紧张忙碌。据冯福全介绍,这样的忙碌已持续了整个春节,他高兴地说到:“由于玻璃连续熔炼的生产特性和订单量大,我们公司春节期间一直没有停产。新年伊始,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在人员和设备方面都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力争做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2号线还有一个小时就要点火了,希望大家做好最后的连机调试工作,确保点火顺利进行。”当天,为保障新窑炉能顺利点火,冯福全还就点火前的安全检测等与工人们进行再次核实。他表示,为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今年新增了一个窑炉,就是希望新年开新局,迎战“开门红”。
据悉,都江堰光明光电是国内特种玻璃行业规模较大的合资企业,主要从事光学玻璃、照明玻璃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年产玻璃1万吨以上,产品以外销为主,远销德国、波兰等世界各地。该公司有职工400余人,有许多还是外地人,为响应外地员工就地过年政策,春节期间超一半职工坚守岗位。冯福全说:“2021年我们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销售额达1.67亿元,2022年光学玻璃的销售订单也已排满。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抓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抓紧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国内外客户的订单,并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通过优化产线装备,加强生产管理,按照公司提升‘三性一化’的要求,切实做到‘成本领先、指标先进、品质稳定和产品品类多样性’,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更广阔的市场突破。”
企业开工忙 迎战“开门红”
“一定要随时检查设备,注意安全,抓紧生产……”在成都晨航磁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戴着口罩在工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副总经理张涛正在车间巡视,鼓励大家加油干,实现新年“开门红”。
据了解,成都晨航是一家从事Sm-Co永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产品广泛出口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地。节后开工第一天,公司不仅做好了员工返岗疫情防控工作,还进行了全员安全培训,对设备使用安全知识等进行详细讲解。张涛表示,之所以在开工前做这些准备工作,就是希望为公司新一年的“开门红”打好坚实基础。他说:“我们公司在这个行业属于国内排头兵。过去一年我们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新的一年我们将再创辉煌,继续努力保增长,通过生产出更优良的产品满足国内外客户需求,争取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份额,为都江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在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随处可见一片热火朝天、大干快干的企业节后复工热闹场面,而企业能够快速复工复产也离不开功能区出台的相关政策保驾护航。据该功能区营商环境工作部副部长何翔介绍,为保障复工复产企业和项目的稳定生产建设,功能区分别协调供电、燃气、自来水公司开展水电气正常供应工作,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用能保障。同时,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督促企业做好离川返岗员工行程排查,要求主动提供48小时阴性核酸检测报告,特别是针对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严格执行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查验等管控措施,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良好的开工环境。并且全力做好企业人才招聘,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人才服务保障。何翔表示: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保供,做到防疫发展两不误、稳产保供双促进,指导企业安全有序、开足马力生产,抢订单占市场,最大限度释放企业产能,全力冲刺“开门红”。向着服务助推构建“‘五大新城’,精准推进科学复兴”中的“升级城市主导产业,构建产业创新开放宜业新城”目标砥砺前行,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