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36.133.62.120:8282/content/2022-02/18/011103.html

等待处理…

学习书法的那段日子

点击量:65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大概是前两年的时候,有次与书法家张通杰先生闲聊,他说,家里还有我小时候的几幅书画作品。张通杰与我父亲是过去的同事,更是多年好友。他深耕书法艺术数十年,师从周浩然、李启明、丁献廷等书学大家,学黄庭坚又有所创新,可谓成就不斐。他平日里不抽烟、不喝酒,一心钻研学问。虽然搬了好几次家,做事极为精细的他却将一些小辈的书画作品保留至今。

说来可惜,幼年时的书法作品我家里已是一件不剩,唯有两张“中日书法交流展”的奖状。作品没了,只留奖状,这恐怕就是舍本逐末吧。春节前夕,张通杰先生将几幅过去的书画习作通过微信发给我,倒让我产生了一番抚今追昔、嗟叹流年之感。

他发来的书画习作共有4幅,有行书“和为贵”“跃马迎春”,隶书“风月同天”和一幅临摹徐悲鸿的画作《骏马奔腾》。看那时候自己写的字,确实让今天的我惭愧,虽然稚嫩,却在顿挫之间有一股清灵。放在今天,却是再也写不出来了。依稀间,又回忆起学习书法的那段日子来。

1989年夏天,我小学毕业,此时的张通杰在青少年宫举办的夏令营里教授书法,于是我父亲将我送到他班上。夏令营有摄影、书法、音乐等门类,学习的孩子们年纪大小不等,十三岁的我算是年纪较大的。书法班共有3名老师,除张通杰外,另两位老师也是大名鼎鼎,分别是汪犁先生和张龙晏先生。

作为初学者,入门学的柳体。柳体好在结构严谨、法度森严。常说“字如其人”,在习练柳体时,可以想像柳公权是一个多么严谨、正直的一个人。班上有两个女孩子学得最认真,一个姓林,我已记不清她的名字,她用柳体一笔一画地写出《山行》这首诗,受到老师的大力表扬。据说,初学者要多写这首诗,因为各种结构的汉字都有。这位同学在我印象中很斯文,只可惜后来就再也没见过她,甚至已不记得她的模样,不知如今还在坚持习练书法没有。另一个女孩年纪和我差不多,个子却比当时的我高一个头,她和人说话时容易脸红,后来我看到“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就想起她来。她后来事业有成,偶然与我在饭局上遇见,聊起学习书法的过往岁月。我倒想起一个细节,大约是夏令营结束之时,我和另一位同学去某位老师家中,瞧见她在那里认认真真地练字。我们与老师告别时,她到底是孩子,也爱玩吧,随我们出来,走了一截路,至于聊了些什么,我是一点儿也记不得了。如今的她,仍是那么漂亮,只是再没有说话脸红的习惯。

总的来说,当时大家学书法的热情很高,态度也端正,但毕竟是孩子,也有调皮的,少不了闹出一些趣事。譬如后排的男生将前排女孩子的马尾辫拿在墨盒里蘸了蘸,女孩发现异样,一回头甩了男孩一脸墨汁。又譬如野营时,有人偷吃同学零食,然后再“甩锅”给其他同学。至于书法班的成果,就是后来有同学参加了一些展览,最有名的便是“中日书法交流展”,奖品还有日本的圆珠笔,当时是个稀罕物件。那阵子都江堰市与日本的某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书法班里有学员还远渡重洋,到那个城市去感受了一番异域风情。这在当时,是件轰动一方的事。

再说说学书法这回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探其门径,学习书法必不可少。很难想像,哪位知名文化人书法不行。书法不单单是字写得好,更蕴含着境界、情趣和修养。如今,电脑普及,人们书写的时间越发减少,但练一练书法,其实就亲近了传统文化,亲近了悠久历史。(宋正刚)

上一条:事实诗意与尾部张力
下一条:元宵节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